前言
“生命观念”是对所观测到的生命现象或物质特性的一种抽象化的解释,是在被人们证实的情况下得到的正确观点,是可以理解和说明与生物有关的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新课程标准将“生命观念”列为生物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的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缺乏适合的生命观念培养方法。要想扭转目前的状况,让生命观念更好的进入到生物的教学中来。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生命观的关系
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品格素质进行培养。高中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对生物问题的探究精神,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生命的重要性,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生命是大自然最宝贵的资源,它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生命观,老师必须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创新性地进行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生命现象,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到其中去,从而使他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并且可以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科学态度。需要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增强现实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命观念教育应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在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和思考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发展历程;二是让同学理解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内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思考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直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在生物课上,老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并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生物中的各种生物现象及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比如,在学《减数分裂》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有关细胞分裂的简单动画,在减数第一分裂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特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看一会书,并在此基础上放一段动态的减数分裂视频,让学生们仔细地观察并做笔记。接下来,生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老师可以向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最后,由生物老师作了一个总结。运用各种直观式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二)挖掘生命观念素材,构建生命观念课堂
生物的教学与教材知识是离不开的,而教材也是生物教学基础。高中生物老师要把教材里有关生命观念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生命观念与所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搭建起一条连接着生物知识与生命观念的桥梁。让二者的关系变得简单而稳定,让学生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念。为此,老师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重视对教材中有关生命观念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丰富生命观念的教学内容,以建立生命观念课堂。比如,生物老师应对生物教材进行全面的理解,将必修1、必修2、必修3中的有关生命观念的知识进行整理,并作充足的备课。在教学《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在备课过程中,生物老师应将本课程的内容与生命观念相结合。在备课的时候,先让高中生们对自己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放几个短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身体内的环境和稳态的变化,从而体会到人体的神奇。
(三)注重生物概念教学,采用合理教学手段
高中的生物可以比作理科学科中的文科,因为高中的生物更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记忆,由于其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因此需要高中生对其进行记忆和理解。所以,生物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知识点和概念的一个过程。生物老师仅仅是在概念上进行教学,使得生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高中生物老师可以把生命观念引入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之中,使高中的课堂充满趣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生命观念。比如,在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中,生物老师如果只让学生去温习知识点,那么,他们的记忆效率就会下降。生物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记忆五分钟,接着让他们合上生物课本,将之前的记忆以图形的方式记录在纸上,然后在图形的边上,将包含在里面的知识内容全部默写下来,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检查。
(四)借助生物模型构造帮助其构建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建立生物模型可以使生物个体的特征和结构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 DNA双螺旋模型经常用于课堂上的辅助教学,利用该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对 DNA的内在结构进行直观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的内容加深对 DNA结构的理解。要进行有效的生命观念教学,可以运用生物模型进行演示和说明,使学生对生物的微观构造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模型进行教学,使其更贴近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解决其在生物学习上的难题,并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和生命现象。此外,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使用生物模型来进行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生物的内部构造和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
结语
总之,把生命观念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是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质的重要方法。高中生物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把生命观念的内容与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
参考文献:
[1]梁小洁.浅析“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13(05).
[2]陈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15).
[3]陈海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7,33(2):20-22.
[4]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7
[5]李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物学,2019
[6]丁路铭.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培养策略探究[J].学术,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