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指的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以及疾病情况、病情进展,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患者,本着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开药、用药。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传承至今,可以有效防治各类疾病。但是,目前,患者如果过度依赖中药治疗,而不去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就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1],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药时,不但要保证良好的用药效果,更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这也是目前临床中亟需解决的一类问题。
1. 影响中药合理用药疗效的相关因素
中药合理用药的前提时以中医理论指导为原则,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然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开局药方,起到有效治疗保健的作用。中药合理用药的目的就是将中药的疗效充分发挥出来,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概率,进而安全有效治疗患者。但是,通过中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的用药危害性,主要体现在用药、给药途径、炮制药物、配伍药物时是否具有合理性。所以,临床中,需要对临床中医药物的应用进行密切监控,是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1.1中药用量用法错误的危害性
患者通过中医药物进行治疗,需要以患者的合并症、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病程等多资料为依据,确定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如果药物剂量较大,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则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实际治疗中,给药剂量超过标准,患者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如果临床中不合理应用马钱子的药量,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马钱子的主要效果就是止痛散结、健胃通络等作用,但是,入药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炮制。生的马钱子的毒性较大,且马钱子的药量需要严格控制,且不能够长时间的用药或者过多用药,如果计量过多,患者在服用之后就会有较大的可能发生呼吸困难,痉挛,情况严重的话,则会引发窒息。又比如:何首乌在药典中的用量规定为6-12g,处方中需要用到20g,医生在诊断用药时,虽然会对其进行炮制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毒性,但是剂量超过药典的最大剂量,如果情况严重,则会使患者出现死亡。
1.2辨证论治不符合的危害性
患者通过中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开具药方,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来选择药物剂量等调节,正确诊断患者之后,一旦随意给药,或者用药出现失误,非但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还会使患者出现药源性疾病以及各种不良反应。比如:在确诊患者为尿频或者其他外科疾病之后,医嘱中用到大量的蝉花,但是,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因为蝉花的主要作用为镇静以及定悸的作用,主要治疗惊痫和心悸患者,却无法治疗尿频,所以,如果使用蝉花治疗患者,非但无法得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耽误患者的病情,患者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1.3中西药物联合不合理的危害性
如果中西药物不合理联合应用,则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因为出现沉淀,使药效无法完全发挥;出现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产生特殊毒性,引发并发症等,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1.4中药炮制不合理的危害性
中药的炮制方法会对中药的临床疗效起到明显的影响,比如:薄荷具有较高的挥发性,长时间的煎煮之后,会使药效逐渐挥发,所以,需要在炮制药物时,后下;又比如:矿石贝壳类药物的质地相对比较坚硬,需要打碎之后,先煮方可将其药效充分发挥,部分剧毒类药物也需要先煮,将其毒性逐渐去除,方可提高其安全性。
1.5其他因素
部分患者不按照医嘱用药也有一定的概率引发危害性。因为有的患者不了解中药,或者久病成医,自己按方抓药,对于辨证用药不了解,自己治疗;还有的患者比较相信偏方,随意调整用药剂量,进而引发各种不良情况。有关研究表明:某男子患有不孕不育,其过分相信偏方,一次性过量服用蝎子以及蜈蚣等毒性较大的中药,服用之后,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由此可见,如果患者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依照自己的想法用药,只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甚至会死亡,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如果疗程不明确,也会引发不良情况,患者长时间用药,药物毒性会逐渐积累,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2. 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处理措施
2.1辨证论治的处理措施
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应该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按照诊断结果,进行对症下药,用药治疗时,应该了解药物的禁用条件、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并且了解《中国药典》中对该药物的最大用药剂量,从而可以有效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发病时间、病程长短以及病情进展调整药量,提高用药安全性。
2.2药物用量用法错误的处理措施
实际用药治疗中,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控制中药的用法以及用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患者,则需要严格控制用量,称量时,应该多次称量,确认药物的用量符合《中国药典》,如果该药物比较特殊,则需要在药方中标注该药物的煎煮方法以及炮制标准[2],告知患者要严格遵从医嘱,切不可以自行调节药物剂量。
2.3中西药物联合不合理的处理措施
临床中,中西联合用药屡见不鲜,中西药物合理联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用药疗程,短时间内帮助患者的康复。临床中应该定期培训药学人员以及临床医生,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素质,对于药物调剂的严格把控,提高中西药物的联用合理性。另外,深入研究临床要学,对于药物治疗的互相作用以及配伍禁忌需要格外关注,防止因为滥用,引发不良反应[3]。
2.4中药炮制不合理的处理措施
大多数中药,都需要通过合理的炮制,才能够去除、减弱药物毒性,增强其治疗效果,有效的炮制,可以明显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提高药物质量,如果炮制不合理,则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者加重中药的疗效。中药炮制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炮制方法,监督管理炮制过程,调节药物之间的作用,如果炮制期间出现问题,则需要及时处理,保证疗效[4]。
3. 综上所述
中医合理用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以安全、经济、科学为用药原则,和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相结合,选择合理药物,调整剂量,选择炮制方法等,加强监督中药配伍,对症治疗、辨证治疗以及合理的炮制治疗,按照相关流程,了解用药禁忌以及饮食禁忌,合理联用中西药物,进而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中药疗效。社区医院,要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积极宣传,保证中西药物联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等环节的规范性,提高合理性,进而使中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具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而加快疾病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史利红.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008(022):189-191.
[2]李小娣.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 医药前沿, 2018, 008(002):348-349.
[3]胡翠菊.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 心理医生, 2017, 23(11):43-44.
[4]李虹.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6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