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
​周永慎1 周文龙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永慎1 周文龙2,. 对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J]. 历史研究进展,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摘要: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开展初中历史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着重提高,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新要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历史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人文性特征,开展高质量的历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来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基金资助: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及社会大众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并完善教学模式,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此才能使得后期教学过程中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合理利用新课程导入活跃历史课堂

教学导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任何学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可持续性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探讨新知识内容,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导入形式,这关乎整个历史课程的成败。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依旧对讲故事的教学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而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运用故事导入法或设置问题进行导入,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故事导入法的有效运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十分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并未成熟,故事对学生着强大的吸引力。历史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故事与历史教学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进行教学内容导入的目的。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故事导入法,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有效运用问题导入法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导入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虽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初中阶段,但他们的好奇心依旧较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一特征,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古代科技文化”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家是否了解有哪一颗行星,是以我国的学者进行命名的?他为什么会获得职业资格呢?”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新课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设置教学悬念,调动学生学习好奇心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在历史学科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并渗透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将前后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激发学生对之后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兴趣的同时,也为之后的历史教学奠定基础。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营造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只有师生之间做到相互信赖,才能够有效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影响下,要构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并且创设出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要做到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爱心,就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自身威严的树立,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学生,而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以鼓励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四、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积极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历史学科学习的乐趣。初中历史知识中包含了不同的时期,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时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那么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也将会变得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

五、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学科教学当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一。根据教学现状,学生只有处于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才能够积极地学习。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堂中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学习历史,体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视频、声音等资料应用于教学当中,丰富教学情境。只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好奇心。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历史资料、视频进行剪辑做成短片,并配以相应的解说,将历史短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将电影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电影之前,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以此提高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刺激生感官系统,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知识。

六、巧用语言表达,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本身就是将原本的事物的变化动态等讲解给学生,这些事物本身就无法被改变的,若单纯只是照本宣读的方式,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教师可以巧用语言表达,让原本生硬的文字变得具有趣味性,并采用分层次讲解的方式,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将历史知识适当渗透在各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

综上所述,若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驱动力,从而才能提升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国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1):127-1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