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在迎合新课程改革各项要求的同时,要注重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工作相互结合,开展专业化教学设计工作,为我国输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避免以学生的成绩来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授课,为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现实意义的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来创新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授课,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改革。对于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需要面临巨大学习压力,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提升学校升学率,在开展的各种历史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以至于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学习历史的目的、学习历史对提升自身素养有何价值,部分的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老师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严重阻碍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才能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改革。在 21 世纪中人才是社会最为关键的资源,而核心素养理念则重点强调为社会输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师会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始终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并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当作主要任务。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也会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态度,对历史学科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形成健全人格。
二、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 一) 唯物史观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因为有了政策的支持,各项工作会更加具有导向作用。尤其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中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所谓唯物史观其代表的是能揭露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手段,同时也是处于高中时期学生所认识以及掌握历史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民订立契约建设国家,所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够转让的,同时也不能代表,国会议员不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只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办事员,其中在英国中开展国会议员选举工作时,他们是自由的,如果议员被广大人民群众选出后,则成了奴隶,那么其是不存在价值的,如果人民的主权不能够分割,那么拥有主权的人将会变成‘一个支离破碎胡编乱凑的怪物’”这一问题时,我们能够通过阅读材料来了解人民的作用,当学生在阅读上述题干时,其实就能了解到唯物历史观的存在,并在解答相关问题中也会对唯物历史观更加深入理解。而教师则应善于积极鼓励学生依据上述问题来表达出自身观点和不同见解。在掌握学生的回答情况后,了解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背景的掌握程度、个人情感表达情况,落实现学现用。其中在唯物史观中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类概念,在唯物史观理论中创造历史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物质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这和上述材料当中“广大人民主权不能够转让”相互呼应。所以,当学生具备良好唯物史观时,会在丰富的历史资料书籍中明辨真伪,并积极地采用唯物主义观点来更加专业地分析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应创新物理课堂,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全面解读唯物史观各理论。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主要教学内容制订专业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唯物史观是具有抽象、系统性的,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具有趣味性、直观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让其自主融入到学习各个环节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 二) 时空观念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应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因为历史并不是单纯存在的历史事件,是人们在连续时间和空间中落实不断改革的实际过程,所以当历史和时空两者相互脱离,也将不会存在历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掌握各人物活动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那么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始终关注以下两点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年代的计算手段; 其次,合理采用、准确识别历史图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使用历史年表这一内容,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依据时间和空间建立坐标系,提升其记忆效果,避免存在混乱现象。例如,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把间隔 100 年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教学,并落实记忆。例如,在1689 年英国通过的《权利法案》、1789 年开展的资产阶级革命、1889 年日本宪法出台,从而诞生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989 年东欧剧变。而教师则要改变教学形式,利用顺口溜的形式来让学生灵活记忆。
( 三) 史料实证能力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历史研究中史料是基础,而且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史料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因此,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创新构建新课堂的同时,史料实证是当作日常教育工作的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关注史料实证思维意识,并具备良好处理信息能力。对于部分高考真题来展开探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试题的内容不仅是围绕课本知识点出题,更是采用新知识、新材料以及新情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具备较强时代气息,在面临高考命题新趋势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注重优化更新教学模式,以此来让学生对各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达到活学活用,具备历史材料理解能力。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在《申报》时评当中曾经写到当前的局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相似,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各省,和东洲对各诸侯和也有较高相似性,存在南北相攻现象,那么这一句式是在哪一时期?”,然后给出学生四个选项: 一是北洋军阀时期,二是辛亥革命时期,三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四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这一问题具有一定难度系数,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文字材料的背景下,再深入地探究故事背景,落实开展准确时空定位,才能得到最终答案。
结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当前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来说极为重要,它可以极大地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成绩,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历史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峰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27).
[2]孙宗霞.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2020: 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