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思政育人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一、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家国情怀、职业精神、文化自信”为主线,以育人育才的融合为根本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育人功能的现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现路径,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坚定创新自信,逐梦科技强国,助力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对高职院校而言,课程教学的目标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1]。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紧密相连,教学所使用的案例要客观和现实,能够传递正能量。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教育资源、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1.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本课题提出“一融合四培养一提升”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一融合”是指育人与育才相融合,明确课程的信息素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解决“为学生讲什么”的问题。“四培养”是指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四大模块,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自主创新的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一提升”是指通过在学院内开展计算机文化节系列活动,学生用音频、视频、图片、文档、课件等多媒体元素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致敬民族英雄和时代楷模,绽放自己的青春梦想,提升思想站位。
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本课程资源丰富,被评为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课程共建成资源1049条,其中视频资源191条占比18.21,Flash动画资源234条占比22.31%,交互游戏资源33条占比3.15%,图形图像资源52条占比4.96%。富媒体小颗粒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保障。
3.课程内容构建
本课程重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进行维度划分,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分模块实现育人目标。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知识、常用软件应用、文献专利检索、信息政策法规四个模块,同时将思政元素划分为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自主创新的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四个维度,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教学设计
本研究将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分析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在前期分析阶段,主要是分析课程育才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实施阶段,通过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实现全过程育人。在教学评价环节,对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反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为后期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5.教学方法
(1)结合思政动态,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的可持续性。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健康、生态文明、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结合新时代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的可持续性,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2)多元主体参与,拓展思政育人内涵和渠道,实现协同育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性。思政课教师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专业课教师将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基础课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整个课程教学。思政课教师把握方向、专业课教师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师实施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课程本体性知识的同时,价值观得到塑造,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者协作,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三、信息技术课程思政需注意的问题
1.注意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本体性知识的有机融合。实施课程思政,应该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育人元素与课程本体性知识的有机融合,不要生搬硬套,造成“两张皮”的问题。在发掘思政元素时,可以从知识的来源、发展、未来趋势、技术应用,知识背后的价值观、科学家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方面入手。
2.注重提升非思政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但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不是很到位,各院校应该通过举办讲座或者思政课教师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帮助非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政认知与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要想实施课程思政育人,首先要根据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确定思政育人的目标,找到思政育人的主线,明确思政育人的内容供给,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细化每一个模块每一个任务的育人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现,推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落地实施,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吕子燕.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J].办公自动化,2021,26(19):38-40.
作者简介:孙玉梅,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