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病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疾病,西医主要采用平稳心率、调节心脏的药物进行缓解和治疗,中医使用炙甘草汤加减保证治疗效果[1]。心悸病较复杂,冠心病从中医角度出发也视为心悸病治疗,心悸常常会出现胸口憋闷、气短难喘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2]。现临床多采用中药方剂加减,中医配合西医治疗的方案提升治疗效果,中医通过经典方加减药对症治疗,从整体角度,平和稳定地为患者治疗,而中药的应用对于患者的整体调整有一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中药避免了大剂量使用西药的副作用,从生理以及心理角度为患者治疗康复。故我们将选取本院80例心悸病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佐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探究炙甘草汤加减对心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心悸病患者8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4~75周岁,平均(45.36±3.57)周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5~76周岁,平均(46.13±4.52)周岁。两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应用心律平,根据说明书按照患者体重剂量服用,持续用药四周后复查心率、心电图。
实验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予以炙甘草汤加减,主要内容如下:(1)炙甘草汤原方炙甘草12g、太子参10g、炒酸枣仁15g、生地黄20g、麦冬10g、桂枝12g、火麻仁6g、大枣10枚、生姜9g。高血压患者加药钩藤、五味子;气血虚患者加当归、人参;血瘀气阻加延胡索等依证加减,将药材按正确方式煎煮,留500mL浓缩汁,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续用药四周后复查心率、心电图,观察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心悸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心电图变化记录并对比分析,心电图指标记录S-T段压低程度,同时评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评判标准主要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80例心悸病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率、心电图变化实施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心电图变化见表(1),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率、心电图变化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心电图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比两组心悸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见表(2),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讨论
从中医学角度考虑,心悸是一种常见证候,常常表现为气血不足而心失所养、心慌难安,并且持续难控,还有多种心脏的不适感,炙甘草汤加减方对症用药治疗心悸[3]。方中生地、太子参滋阴补气,甘草、大枣补血和中,生姜除烦止呕,辅以他药整体治疗。据临床资料表明,心悸常有发生,并因为患者体质和生活环境不同,症状明显,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不能保证,因此对于心悸病患者的治疗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心悸病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临床中提出了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能够有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稳定病情。结合本次研究,炙甘草汤加减对心悸病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率不齐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炙甘草汤加减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结合实验结果,我院使用炙甘草汤加减对心悸病进行治疗以后,疗效显著,有助于心悸病患者康复。因此对于心悸病患者的治疗,给予炙甘草汤加减的治疗方法,从整体上推动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葆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病3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20(14):320-321.
[2] 吴迪.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1):23-24.
[3] 许丽华.加减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8):213.
作者简介:许焕利(1986-),女,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