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突出了对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育,并要求老师们改变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带动学生参与到历史文化课堂教学当中,以推动学生自觉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弊病,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是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质的必须条件。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科技的日益发达,老师的教学方法必须紧跟社会的步伐,与时代同步,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老师们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自己的课堂经历,创造出最易于让学生接受的历史教学方法,并由此来调动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老师们对初中历史教学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
当下的中国不少学校学生和老师们仍然深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大幅度提高升学率为主要教育目标。由于学生对升学压力的日渐增多,这使得老师们把课堂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训。
学生在课程上,缺乏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而老师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这造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本没有保证。同时,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并非重点科目,常常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
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进行独立探索的自主学习流程。在不受外部各种因素直接负面影响的情形下,学生投入学习首先是依靠自己的能动性。在这一自主学习流程中,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更高,在相应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自主学习在改变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
自主学习会使学习者有意识地投身学习中,并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由意志和抵抗打击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出现了问题时就想着回避,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不好的影响。当学生逐渐有了独立学习能力后,当出现问题时会想着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对于养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毅力大有帮助。
3.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进入了知识经济时期,社会上对教育人员整体素质的需求愈来愈高,而现如今,仅靠校园教育已无法适应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终身学习越来越被人重视,并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样,培养的主动学习能力就尤为重要了,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渠道了解知识,使学习者逐步形成长期学习的习惯,以形成大学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训练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1.重视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独立练习的习惯能力
重视研究历史,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对中国历史这个学科最基本的需求。而后人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生的认识,很多时候都是从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里得到的。这就是给培养学生们掌握历史实际能力的最好时机。所谓的历史或是有关的历史资料,不应当仅仅利用上课时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在课本里获取。而我们应当鼓励并引导学生们,采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掌握历史,例如利用电视节目上的有关历史科普的电视节目、因特网、权威刊物等等。在这种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为若干个小组,让组内的学生们一出来搜集有关的历史知识。由于采用这一个方式,学生们开始就变得有活力起来,不再被动地认真学习。同时加深了相互之间的认识,维持了班集体的统一,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备课"似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2.深挖教材内容,探索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首先,将各个重要知识点经过科学合理加工,使学习者可以把握简单的理解记忆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笔者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学习者仔细阅读课文、把握重要知识点的:首先,引导学习者关注阅读课文中经常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如历史名词、人物、时间以及地点等;然后,逐步帮助学生了解整篇课文中知识点的主要内涵;再次,逐步指导学生将课文中存在的主要知识点加以梳理,从而建立该课文的主要知识树,以便了解主要知识点间的关联并强化记忆。
第二,训练学生自己理解历史课文的能力,并找到系统了解历史知识点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独立理解,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具有一定的独立理解课文的能力,则会对自己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历史课程中每一章均彼此联系而形成整体系统。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把零碎的知识点组合在知识系统中才能得以系统把握。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独立理解课文能力变得必不可少
3.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进行思索的能力
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戊戌变法》的教学中,当学生们认识到了谭嗣同曾作诗文以表示其"无能归天"的心理,教师可以此时机提炼"无能"这一重要讯息,引导学生来一步步思考"为何变法不能取得成功",具体涉及到维新派的政策选择的错误、其无法获得广大民众拥护的社会因素、自身所面临的懦弱性和妥协式,以及反对者的巨大阻碍等内容。经过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就可以使学生们进一步地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造成了变法难以取得成功"这一根本原因,学生们合理获取信息和巧妙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就受到了训练。
4.落实老师的引导地位,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首先,老师们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精神,努力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气氛。这样的学习环境既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参加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促使其把自身对社会问题的独到看法,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如探究课程《怎样评论辛亥革命》中,笔者仅给学生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不给出其他看法,由学生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用具体的史实资料加以阐述,然后再展开讨论。学生们在积极发言的过程中,不但建立了轻松融洽的学习气氛,更启迪了创新思路,培养了主动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将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初步了解之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再次整理知识结构层次,把所学的离散的知识点串起,从而达到既有体系又可以突出重点,让学生以理性认知取代浅层的情感认知。如此循序渐进,不但可以让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逐渐加深,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主动练习能力。
结语
对初中历史教材来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力,以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1]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2]孙丽艳.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