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当前人口的增加,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而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患有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不断上升,却治疗起来较为复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并进行长期卧床护理。而在治疗过程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也较高,因此会导致患者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病死率[1]。只有不断的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预防才可以有效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以本院收治的中医骨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风险干预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医骨科老年患者共80例,按照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61岁和82岁,平均年龄为(69.52±8.26)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63岁和82岁,平均年龄为(69.98±9.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即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测以及健康宣教等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在这一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具体护理步骤如下:
①加强护理管理。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卧床护理,因此存在一定的坠床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在患者的床头悬挂明显的防跌倒标志,并保持地面的清洁和干燥,从而降低患者的跌倒和坠床几率[2]。
②压疮预防。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提高对患者的巡视力度,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及皮肤制度和皮肤弹性,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从而避免压疮的产生,在翻身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局部组织进行按摩,从而确保患者血流通畅,由于患者无法自己进行清洁,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定期的清洁,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
③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接受的卧床治疗时间较长,就需要引导患者在后期定期进行翻身,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下肢空气泵或弹力袜的治疗方式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④饮食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划,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搭配,按照食物的性状和食疗方法制定,并给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活指导,根据中医理念,给患者引导四季气候变化以及六淫致病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其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3]。
⑤便秘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退化速度较快,因此在卧床期间的肠胃蠕动也比较慢,因此有着较高的便秘几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知道患者提前下床活动,促进肠胃蠕动的同时还需要给其制定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规划,从而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下床次数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有效率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从下肢静脉血栓、压疮、跌倒以及坠床等方面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明确数据内容,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当前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中的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免疫力不断下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并发症几率,只有不断的降低该风险才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4]。而护理风险干预可以对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对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预防来降低骨科老年患者的物理性损伤几率。并针对患者长期卧床情况进行考虑,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有效的按摩,避免长期卧床所导致的血流瘀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骨科老年患者在卧床过程中,由于胃肠蠕动速度比较慢,因此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进食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肠道蠕动的饮食规划,避免便秘的发生[5]。并在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饮食和生活,经常对患者进行拍背,保证患者肺功能在卧床期间可以保持正常工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的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护理依从性,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下床次数和住院时间可以发现,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冬梅. 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185-186.
[2]姜双枣. 中医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242-5243.
[3]王垠莹. 某中医骨科医院实施分组临床路径效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8.
[4]刘萍. 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75-176.
[5]肖思莹. 建构新型诊疗思维: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叙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