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的时候,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要与时俱进,关注孩子成长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实现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做好准备。有效和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信息技术的渗透教育,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拥有了良好的教学指引和帮助。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彰显出来,让幼儿园教育凸显出教育精彩的情况下,也会更好地发挥优势,为带动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信息化教学主体概念阐释
从主体概念和定义上来讲,信息化教学活动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信息化教学可以被称为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主体指导思想,利用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方法,充分借助发达的、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实践步骤与具体环节,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和创新的一个整体过程。新时期,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更为注重和强调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能够和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完美结合,并且集体教学模式堪称为其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途径。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自主性,进而确保信息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教育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情境,激发孩子学习信心
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也让孩子学习获得了广阔的途径。教师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向,在转变以往单一语言传输内容的背景下,让孩子处于生动的学习空间当中。电子交互式白板等技术,把视频、音频和文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灵活的教育形式让孩子在领悟到学习力量和趣味性的情况下,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具体教学的时候,幼儿教师也把握信息技术的重点,不能盲目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从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好幼儿教学工作规划,进行资料整理的情况下,做好课程知识的导入。这一过程中,让孩子知识学习也拥有良好信息融合的指引,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更加自然和完善。
教师从“整理”活动入手,通过信息教学技术手段让孩子看到物品整理的小视频。以“爱整理的干净宝宝”“我喜爱整理”等动作儿歌入手,这让孩子大致了解什么是整理。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整理,会有什么好处呢?”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孩子思考,并通过信息教育技术把孩子的答案整理起来。借助整理前后的图片罗列,让孩子从根本上关注整理的重要价值。之后,把整理物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随之引出:“小朋友们,你们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和书包吗?有什么整理小妙招吗?”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展现出来,并在其中呈现出引导孩子整理物品的方法。这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上获得了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增加幼儿学习的欲望,借助直观的形式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呈现出来。幼儿在这一内容带动下,则积极融入整理物品活动中,尝试着锻炼自己,并进行整理活动的挑战。在树立信心的情况下,让幼儿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活动,拥有了释放自己魅力的机会,也会沉浸在优质的活动领域中。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因幼儿的思维活跃、好奇心重、认知能力不足等特点,导致其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状态,引导其对学习产生新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较少,经常以口述的形式进行授课,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难以提起兴趣的,缺少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其目光,激发其学习动力,以便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查阅资料、外出交流、听教育专家的讲座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这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准备。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应多与幼儿多交流,了解其想法,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让幼儿自觉听从教师的指导与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材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动力,以便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握
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活动对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这一启蒙阶段的学习中,主要通过具有直观性的形象和行动来对问题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对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帮助幼儿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如果幼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呈现过于简单的图片,则不利于对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更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
(四)丰富教学形式
因幼儿的思维尚未健全,自控能力弱,导致其无法自我约束,这种情况阻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授课时,一些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述教材中的内容来传授知识,忽略了幼儿的接受程度,导致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授课时,运用信息技术来播放相关的图片以及动画,吸引幼儿目光,让其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魅力。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为课堂增添趣味。例如,在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来查找《熊出没》这部动画片的片段,并将其作为教学材料给幼儿播放,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能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幼教大环境下,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全面渗透和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创新化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以幼儿为本,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生动、形象、有趣、优质的科学活动情境和氛围,力争让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鲁雪艳. 浅析信息技术在幼儿五大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49-150.DOI:10.26914/c.cnkihy.2020.040644.
[2] 李煜.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发展活动中的运用分析[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出版者不详],2021:182-184.DOI:10.26914/c.cnkihy.2021.003435.
[3] 陕秀琴.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出版者不详],2021:192-195.DOI:10.26914/c.cnkihy.2021.012458.
[4] 李杰.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