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PCK视角下的数学游戏材料的研究
文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文静,. 幼儿园PCK视角下的数学游戏材料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5.
摘要:
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将按照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多种形式呈现学科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幼儿教师将数学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的知识,使幼儿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在生活中感受具体的“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强,为了切实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解决幼儿难以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生活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 以此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为幼儿步入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 探究了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动能。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5
基金资助: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采用不同的科学合理的材料,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探寻不同物体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的活动就是数学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引入数学区域活动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一,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和数学区域活动这二者紧密相关,互相补充,可以共同推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第二,数学区域活动自身所具备的自主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让其具有独有的教育价值。

1幼儿园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通常接收的是3-6岁年龄段的幼儿,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接受力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是数学的启蒙期,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新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传授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认识和掌握,了解物数对应的方法,能认识、区分简单的图案符号,简单的的数字运算等,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教学知识相对来说较乏味,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合理的运用创新方式,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性,使幼儿的精神集中,积极学习数学学科的知识,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教师数学(PCK)教学体系有关数学游戏材料的研究策略

2.1选择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

教师在投放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 需求和材料的内外关系、活动目标和材料的内外联系,真正 做到“对症下药”。此外,教师需要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和发展水平作为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切入点,尊重幼儿的个 体差异,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计功能和难度有差异 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幼儿按照不同的发展速度和要求,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促进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幼儿共同 进步,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比如,为了能够让幼儿深 入掌握“按照物体所具有的某个特点展开分类排序”,教师 可以为幼儿提供三个层次的实际操作材料。第一个层次: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的塑料小圆片,指导幼儿根据塑料圆片具 有的颜色特征将其进行分类;第二个层次: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大小的弹珠,引导幼儿根据大小与颜色特征对其进行 分类;第三个层次:提供给幼儿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小卡片和几何图形等,让幼儿更深层次地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 分类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教授幼儿排序的方法。不同难 度的材料可以切实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真实需求,确 保班上的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唯有如 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区域活动。从幼儿数学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降低数学(PCK)教学 体系的整体难度,减轻新教师的学习压力,对新教师进行数学 (PCK)教学体系的培养,加强对幼儿思维模式、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的分析,提高新教师对幼儿数学意识行为的分析能力, 抓住一切的时机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模式,培养新教师设计各种 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数学区域活动当中,教师要按幼儿能力的不同为其 设计或提供操作难度有明显差异的材料,或者是对操作难度 相同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此让每个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外,.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相互交流、协作,以此培养幼儿乐观向上、敢于创新和愿意帮助他人、乐意与同伴合作的优良品质。如下图所示。

1736841991330891.png

2.2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材料

对幼儿来说,数学较为枯燥无味,怎样将原本枯燥的数 学内容融入操作活动,让幼儿对操作充满兴趣,这是教师应 该解决的一个难题。因此,教师应当让数学区域活动具备浓 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去操作,不断探索, 以此让其收获“间断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悬 念的玩法吸引幼儿,通过将数字放在区域角来帮助幼儿认识 数字,即改变原先摆弄数字的玩法,换成把数字组成一幅“赏 心悦目”的图画的玩法,以此使幼儿有针对性地组图,提升 操作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新颖的玩具吸引幼儿,让幼 儿参与根据数字找小动物家的操作活动,即“插一插”活动, 进而增强材料的趣味性。教师把认识时间的数学内容融入时 间花,钟表为花蕊,显示的时间为花叶子,让幼儿匹配花叶 子和钟表所显示的时间,拼凑成一朵朵颜色艳丽的花。这具 有极强的趣味性,非常适合现在班级的学生进行操作,能够让幼 儿收获满足感。教师可以将排序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火车的形 式展现在多媒体上,让幼儿按照顺序卡展开相应的排序,最终的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现,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检查对错,还 可以吸引班上其他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2.3选择具有可检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除了数学区域活动,还有许多别的领 域的区域活动,但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流动性非常大,所 以容易造成教师指导与观察较为困难的情况。为了有效地解 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将操作结果的正确或错误“隐藏于” 材料的设计之中。以我班为例,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镶嵌式孔 板以及翻版拼图式的新型材料。幼儿根据底板的具体要求, 将相应的小方块逐一摆放在对应的位置。结束操作以后,把小方块全部翻转,如果出现美丽完整的图案则表示成功。通 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除了能够检验自己的操 作结果,还能够多次尝试,弥补不足,从而收获最终的成功。 教师除了要继续采用翻版拼图式材料,也 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适合幼儿的记录表等材料,指导幼儿将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操作的结果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图画的 形式(如抽象的符号等)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署上名字。这 样一来,教师能够通过活动后的交流或是记录表掌握幼儿的 实际操作情况,对每位幼儿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方 法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己平 时对幼儿的细致观察给予幼儿科学的指导,让幼儿的综合能力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对于新教师来说,幼儿园PCK视角下的数学游戏材料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长的过程,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新教师在数学(PCK)教学体系的学习阶段,不仅要重视教学方式的积累,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学教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PCk )教学体系的认识,优化、创新数学(PCK)的教学方式, 还要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秀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索[J].成才之路,2020(18):92-93.

 [2]郑婧.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0(15):100-101.

 [3]陆晓静.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4):67.

 [4]稍丽丽.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8-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