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积极性低,限制了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蕴含较强人文情怀的学科,在帮助学生能力成长、素质提升方面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这一优势被进一步表现了出来。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激发学生探索历史领域的兴趣。尤其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仅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势必会比较片面,很难达成启迪高中生思维的目标,也无法凸显高中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历史文化体验感差
目前高中历史课程知识量多,历史学习课时少,同时又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促使校方以及家长过于在意学生成绩,对高中生进行历史的“灌输”,所以就出现了高中历史的“填鸭式”教学,忽视高中历史学习的意义,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历史中的时间线、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进而导致学生无法体验到历史文化的真正魅力。
(二)高中生历史学习被动,学习能力差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缺少教学创新,忽视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会直接将整理好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该过程缺少与学生沟通讨论,这就形成了以历史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态,高中生历史学习被动接受,缺少思考,从而长时间处于高中历史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积极性。
(三)课堂关系紧张
受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从事历史教育工作时都会秉持观念“严师”的思路。虽然这一“角色”定位能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秩序,但长时间保持“严师”的形象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从而导致课堂师生关系紧张,预设的各项师生互动举措也无法有效落实。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在生活中了解历史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对历史知识的讲授方式过于单一,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加之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无法真实还原及感受史实,更有不少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学生以史为镜,让学生将历史当做一面镜子,在对历史失败教训及人物认知中,记住惨痛经验教训成为前车之鉴。
例如,对鸦片战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怀,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历史思维中联系实际生活。
(二)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把教育的眼光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历史老师将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时,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之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教材的知识,是学生接触历史、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历史知识的最直接的来源。为此教师要深入详细地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更真实可观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抗日战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抗日战争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三)创新教学模式,深化知识理解
由于受到传统固化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模式单一,着重于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灌输,而忽视学习氛围的活跃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历史课堂缺乏趣味性和活力,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在练习时感到很吃力。长此以往,便容易使其在学习中出现混淆知识点、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在授课时增添游戏环节等,在提升、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教师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东汉举孝廉图和进士题名碑的图片,并组织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两幅图片所反映出的制度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察举制和科举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前导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使其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本节课重点的知识内容有哪些,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对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高中历史的教学观念,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提高历史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升高中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振岩.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祖国,2020(6):260-260.
[2]安海萍.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