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我国新课改的高效开展,目前学校大力普及与使用信息化教学,促使以往的教学观念难以顺应新课改的相关需求,现代化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这就使得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理论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还需要使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例如美术课程的知识。我国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教书,也不是单纯教学生,则是教学生如何学。”中学的教学是为了中考做充足准备,中学时期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之一。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加强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参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1]。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策略探析
(一)创建互联网美术学习情境。在初中美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技能,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一定的享受。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多媒体能将音乐画面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绘画指导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适宜的音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索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为学生创造情境,每个学生在进行美术知识学习时,都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望,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静物画有声”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线造型是学生进行素描学习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媒体为学生讲授素描静物写生的不同类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理解,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亲耳目睹并且进行感受,提升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当学生自己创造进行美术作品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素描作品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在今后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时,就会按照基本的线条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当学生对于基本的技巧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热情,为美术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将信息技术巧妙应用到美术设计教学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设计应用课程能够对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实践动手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知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其普遍喜欢手工制作、图案设计等美工知识的学习,并且在该阶段学生也具备了较为优秀的想象和发散思维。如果教师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些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从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促进其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独特新颖的学习成果,赢得教师和同学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从而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来看,部分教师依赖口头讲解、亲自示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想象,对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是较为不利的[2]。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克服上述的不足,让美术设计应用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更加可靠的保障。例如,在开展《动漫艺术》单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喜欢的动漫人物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介绍这些动漫人物的设计从构思到生产制作的过程,通过视频的讲解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学习了解不同动漫人物的设计手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设计受人广泛喜爱的动漫作品,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其对美术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运用的知识、方法等便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设计创意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培养,从而为其美术知识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创作,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的艺术品、美术作品都是由无数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是他们的精神结晶、情感的传递。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就是不仅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教师的正向引导,使初中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培养。对初中学生的培养还应当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由原本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与实践的时间,尤其是在在美术教学中,更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给予学生灵感,进而提高学生创作质量。比如,在学习“图案之美”一课时,作为上一课“花的变化”的课程延续,本堂课教材中的内容对一些装饰性的图案以及其历史背景和分类做出简单复习,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装饰图案的历史文化,同时了解鉴赏图案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欣赏各个国家的装饰性图案,如波斯地毯的花纹、大理石的花纹、中国元素的传统纹样等,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图案的感受以及最喜欢哪种图案。在学生已经掌握图案花纹的精髓后,引导学生创作,绘制属于自己的装饰性图案。使学生了解对称、对比及均衡的美术知识,也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不对学生多加限制,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造力,并懂得利用美术装点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条件,将学生绘制的花样图案放置到物品或是衣服上,设计成特色服装或是特色艺术作品,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提高美术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作为初中时期教育教学的主要构成课程,针对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技能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价值作用,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主动积极的探索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并且融合对这些不足的探讨来提出具备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并且还需要在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建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注重使用信息技术,综合提高初中生学习美术知识内容的兴趣等等,进一步地掌握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规律,利于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对应的美术课程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郝新强.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J].成功(教育),2018(18):160.
[2]朱英.浅谈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J].环球慈善,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