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在研究期间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为课堂观察,对传统课堂学习现状进行改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校企合作文化的形成提供帮助。为了掌握当前课堂观察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及促进发展情况,特地对惠州市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随机问卷调查,主要以网络形式在手机或电脑端完成,时间段在2019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27日。因网络问卷以链接形式发放,故没有总问卷数,而截至有效期止共回收有效问卷182份。
三、调查结果
问题一:您教学所属的学段?
问题二:您的教龄?
问题三:您参加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问题四:您平时课堂观察的方法是?
问题五:您在课堂观察前对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思路有了解吗?
问题六:您在课堂观察前对上课的学生了解吗?
问题七:您进行课堂观察是传统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无目的的观察还是以科组分工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问题八:您在课堂观察后评课多以评教师教学为主还是评学生学习为主?
问题九:您认为课堂观察对提高您的教学能力有帮助吗?
问题十:您听说过课堂观察LICC范式吗?
问题十一:您了解什么是教师的PCK吗?
问题十二: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滋体态律动三大音乐教学法你了解吗?
问题十三:您参加过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相关培训吗?
问题十四:您细读过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吗?
问题十五:您有参加过《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学习的相关培训吗?
问题十六:音乐课堂教学中,您认为最难上的是什么课型?
问题十七:您认为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PCK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问题十八:您希望通过哪些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PKC能力)?
问题十九:您认为当前在学校影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问题二十:您主持或做为课题组成员参加过音乐教学课题研究吗?
四、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调研对象主要从属于小学和初中两个教学段老师,且教龄都是在5年以上,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经验。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大部分教室均采取传统的听课手段,并且绝大多数对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以及所授课的学生不太了解。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师评课主要以教师教学手段和效果为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课堂观察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即便如此,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甚了解关于课堂观察的LICC范式以及PCK的观点,由此可见,惠州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是严重缺失,并且对教育教学的范式及学科知识的补充是必然的。另外,音乐教师在对三大音乐教学法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其非常了解的比重很小,大多数停留在了解和听说过的阶段,而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相关培训,这方面值得加强。值得一提的是,调查的对象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了解及相关培训的参与也是缺乏的,表明学校在这一方面需要针对音乐教师进行知识普及和强化培训。在问卷最后有四个问题,因回答的问题有长有短,因此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进行频数的统计,可以得知:大多数音乐教师认为通过相关培训可以提高自身PCK水平,且在教学观摩、听课或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PCK能力。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专业与授课内容不对口等问题成为制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主持或参与音乐课题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然而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教师却没有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这个是限制音乐教师的主观能动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与发展,也是音乐教师PCK缺乏的一个前提因素。
五、教学知识(PCK)研究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为:第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PCK的使用有哪些不同成分?第二,在教学中不同的成分会产生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PCK的定义为特定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情境知识的整合或转换。教师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和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是PCK的主要成分。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是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音乐学科就是学科内容的知识,音乐学科所包含的给概念与方法等;处于不同学科水平基础上的,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与信念的为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等几个方面则是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以特定课题的理解为出发点,学生理解的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理解的模式,理解的层次等;在在学科体系中特定课题的定位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就是内容组织知识;以特定课题的研究为出发点,学生对于这个课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测评,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的方式叫做效果反馈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表现的方法叫做教学策略的知识。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内容与过程进行了包含,对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学习过程进行了考察。惠州市的14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师是研究的对象,采用现场观察教学课堂作为研究手段,原始的资料是通过跟进14位观察对象在两年课堂教学中变化数据收集 ,在研究中,需要将研究的重点确定为PCK的使用机器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与结果产生的影响。特定课题的教学价值会受到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双重影响,这也对于为何要教的问题就了回答。特定课题理解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关注的重点是教给谁,他们如何学的问题。学科内容的层次是内容组织的知识划分的,特定课题在教学中的定位也得以确定,且能对教什么的问题进行回答。怎么教的问题是由教学策略回答的,课题与学生如何学生是确定的主要依据。教得效果如何则由效果反馈的知识回答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有效消除误解。支持PCK的各种成分在本研究中比较明显,且是相互缠绕的观点。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开展期间,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发挥着导向作用。通过学与教的长期累积,经由量变到质变,也会重组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对典型课题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概括出每个课题的普适性的P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