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而不仅仅将着眼点放在成绩一个方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给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小学阶段是学习打基础的学习环节,教师要重视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理应适应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价值
信息技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对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学生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所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当下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发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师资力量短缺,目前很多小学在开展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这个问题在农村小学比较常见,但是电脑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开展信息技术的基础所在,如果没有这些硬件支持,很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些学校则是在教师力量方面出现短缺的情况,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有的学校则是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满足全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需要。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开展的核心力量所在,如果就是处于短缺状况,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第二教材选择不够合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比较简单,那些学校会模仿成功学校选取的教材,这样就缺乏了教学的针对性。有些学校则会自己设计相应的教材,但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思维能力进行设计,导致教材过于复杂。有的学校会选用全国统一教材,但是在这些教材中仍然有一部分内容是过时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新型信息技术的学习。第三学校和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很多小学高段的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着升学压力,会私自将信息技术课程停上,将其作为其他课程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学校置之不理,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三、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3.1加大投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学校应该为信息技术的开展配备专业的教室、电脑、多媒体设备,向上级争取资金,向社会进行筹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配备相应的招聘名额,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储备。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他们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该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遇到教师私自停课情况,应该予以处理,不能放任不管。多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公开课,将其课程质量与教师的绩效挂钩,以此促进教师更加主动的态度投身到教学之中。
3.2选用合理的教材
选择适合的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必经之路,建议选择全国统一教材,这样的教材是专家组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的,因此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更具科学性,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其更换为新型的信息教学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3将微课融入日常教学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将其应用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让主体更加突出,课程更加丰富,让那个情景更加真实,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在日常教学中,新课程的引入是教学的关键基础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引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引入形式,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了解教学的难点,模仿微课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新建文件夹这个内容时,新建文件夹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微课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模仿,一步一步学会文件夹的新建操作,之后,可以关闭视频,让学生更加教师的要求自己新建文件夹,以此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微课内容推送给学生,进行课程的复习以及预习工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讲解过程中,既要注重利用微课讲解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利用微课讲解实践知识,让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也面临着很多的改革任务,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节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吉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