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肥施用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研究
李劲彬1,2 庞喆1,2 张亚波2 蒋红丽1,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劲彬1,2 庞喆1,2 张亚波2 蒋红丽1,2,. 不同生物肥施用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研究[J]. 生物学报,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1.
摘要:
通过在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进行不同肥料不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加量的传统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以及施肥量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了A、B、C、E、D五组处理以及CK(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复合肥B处理下,大豆株高生长适中且分支期开始叶绿素含量快速升高,产量最高,达227 kg/亩;而微生物肥料E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高,株高较低,产量位居第三。综合对比分析,单一处理下,与微生物肥相比,传统复合肥更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肥;大豆;复合肥;叶绿素;产量
DOI:10.12721/ccn.2024.157041
基金资助: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4-27)

引言

不同生物肥[1]施用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2]、固氮菌剂[3]、抗生菌剂[4]、磷菌肥[5]和钾菌剂[6]等,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增加大豆产量的目的。然而,不同生物肥施用量对大豆产量所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合理的生物肥施用量能够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例如,适量的根瘤菌肥和固氮菌剂施用能够增加大豆根瘤数,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产量[7]。同时,抗生菌剂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率,也有助于提高产量。然而,生物肥的施用量并非越多越好[8]。过量的生物肥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失衡,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此外,过量的生物肥还会增加种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大豆品种,需要制定合适的生物肥[9]施用量。同时,还需要考虑生物肥的种类、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肥对大豆产量的提升作用。为研究烟台金莱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莱泰微生物肥料(营养强化型)对宝鸡眉县地区大豆产量的影响,作者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找到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佳生物肥施用量,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有力支持。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地理位置为E 107°39′21″~108°02′14″,N 33°58′52″~34°19′31″,南依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垮渭河,东接周至,西邻岐山,属于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眉县地貌复杂,有川有塬亦有山,呈南北高中间低的不对称“U”型地形,最低海拔为442 m,最高为3767 m。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多秋雨,年平均气温12.8 ℃,降水量581.6 mm,日照约2015 h,无霜期218 d。试验开展地位于眉县汤峪镇上王村。

2材料与方法

选用大豆为供试作物,试验于2022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秦岭野外监测中心站开展。本试验为大田试验,所用土壤均来自当地山地土体,共设计试验小区6个,每个小区面积为5 m×3 m= 15 m2,共占地90 m2。试验共设5个处理,1个对照(CK)。具体处理情况见表1。

表1试验方案设置

2.png

传统复合肥总养分为48%,N:P:K为18:18:18。微生物肥料选自烟台金莱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莱泰微生物肥料(营养强化型),主要技术指标为有效活菌数≥5.0亿/ml,执行标准为NY527-2002。

大豆种植行距、株距分别为45 cm和15 cm,采用点播,每穴2粒,待出苗、幼苗长势稳定后定苗,于出苗期,苗高10cm左右间苗、补苗。在大豆的苗期、分支期、开花期、鼓粒期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大豆选定植株的株高、叶绿素。秋收后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大豆的产量。通过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不同施肥措施下大豆在眉县汤峪地区的生长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图1为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大豆不同生长期株高的影响变化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分支前期之前对照组(CK)株高最高,分期前期之后微生物肥料(C,20L/亩)处理下,大豆长势最快。整个生长期,微生物肥料(E,40L/亩)处理下,大豆长势最慢。

图片2.png

图1不同生长期大豆株高变化

图2为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大豆不同生长期叶绿素的影响变化曲线,不同生长期内对照组(CK)大豆的叶绿素始终最低。传统复合肥(B,20kg/亩)处理下,大豆叶绿素含量从分支期开始直线上升。从幼苗期到开花期,对照组(CK)和微生物肥料(C,20L/亩)处理下,大豆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

图片3.png

图2不同生长期大豆叶绿素变化

图3为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变化曲线,B(传统复合肥,20kg/亩)处理下大豆产量最高,达227 kg/亩,其次是A处理(传统复合肥,15kg/亩)和E处理(微生物肥料,40L/亩),CK(对照)大豆产量最低,为177 kg/亩。

图片4.png

图3不同肥料施用量下大豆产量对比

综合对比图1、图2和图3,B(传统复合肥,20kg/亩)处理下,大豆的高产量可能与其株高适中以及开花期和鼓粒期叶绿素含量快速升高有关。CK(对照)处理下,大豆产量最低,可能与其整个生长过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较低有关。E(微生物肥料,40L/亩)处理下,整个生长周期株高始终最低,叶片叶绿素含量也较A、C、CK处理高,产量达213 kg/亩,与第一相差14 kg/亩。

4. 结论

通过对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株高、叶绿素以及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豆的株高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肥料处理的影响。微生物肥料处理(C,20 L/亩)下,大豆的生长速度最快,株高最高;而微生物肥料处理(E,40L/亩)下,大豆的株高相对较低,生长速度较慢。

2. 大豆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肥料处理下也表现出差异。传统复合肥处理(B,20kg/亩)下,大豆叶绿素含量从分支期开始快速增加;而对照组(CK)和微生物肥料处理(C,20L/亩)下,叶绿素含量变化较为平缓。

3. 在不同的肥料施用量下,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受到显著影响。传统复合肥(B,20kg/亩)处理下,大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A处理(传统复合肥,15kg/亩)和E(微生物肥料,40L/亩)处理。

综上所述,传统复合肥(B)处理可能通过促进大豆的株高的适中生长、叶绿素含量快速增加等方式实现较高的产量;而微生物肥料处理(E)下,虽然叶绿素含量较高,但株高较低,导致产量较传统复合肥处理略低。后期研究可以考虑将微生物肥与传统肥料结合使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孙义卓,周娈,等.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和玉米干物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03):677-684.DOI:10.13287/j.1001-9332.202203.014.

[2] 何国兴,宋建超,温雅洁,等.不同根瘤菌肥对紫花苜蓿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综合影响[J].草业学报,2020,29(05):109-120.

[3] 滕秋梅,张德楠,余丽敏,等.减施氮肥配接种固氮菌剂对烤烟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1):72-7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1.012.

[4] 邹德勋,徐凤花,潘俊波,等.抗生菌剂在缓解大豆重迎茬根际微生态障碍中的作用[J].大豆科学,2007,(02):280-283.

[5] 王永京,杨振兵,曹康玲,等.餐厨垃圾废液制备高效解磷菌肥[J].环境工程学报,2019,13(03):748-756.

[6] 王刚,周娜娜.生物钾菌肥对黄秋葵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14):180-183.

[7] 生物菌肥科学使用方法[J].北方园艺,2017,(05):192.

[8] 朱宝国,匡恩俊,滕占林,等.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生长、抗病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23,60(05):1127-11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