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治疗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采用全麻方式以减轻手术痛苦,稳定患者术中状态,但是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且麻醉极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全身麻醉苏醒期属于术后恢复的关键时期,该结算患者极易出现应激反应,内分泌指标会出现紊乱,引起躁动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合理采用围手术期保温护理,以稳定患者苏醒状况,减少应激反应[1]。本文就对全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保温护理对其应激及苏醒情况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实验研究的212例患者均为全身麻醉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53:53,年龄(岁):最大:75,最小:18,均值(46.96±7.98);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54:52,年龄(岁):最大:78,最小:20,均值(46.85±7.42)。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术前评估患者的手术状况,评估麻醉风险等级,术中及术后严密监视患者体征,术后合理饮食并指导患者尽早锻炼。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保温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2.1 术前保温护理
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台进行预热处理,可采用热水袋开展加热处理,对手术过程中需要输注的液体进行预热处理,保持手术室内湿度和温度的正常化,可令患者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
1.2.2 术中保温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协助患者穿戴好必要的衣物,并对裸露的肢体部位采用棉被进行遮挡,保持机体温度,采用充气式加热毯进行温度的升高,将其覆盖于非手术区域内,手术过程中,必须每间隔10分钟对患者的体温进行一次测量,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手术中,应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消毒过程中,应剂量减少肢体裸露时间,以降低体温下降的可能性[2]。
1.2.3 术后保温护理
手术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体温情况进行监测,对患者的生命指征进行观察,待对麻醉苏醒室的温度进行调节,并采用保温毯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覆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行测量记录。
对两组患者的苏醒状况主要包括麻醉完全清醒时长、麻醉苏醒观察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进行测量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x̄±s),计数资料检验行x2,表示用(%),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
实验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应激反应情况对比分析(x̄±s)
2.2 苏醒状况
实验组的麻醉完全清醒时长、麻醉苏醒观察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苏醒状况对比分析(x̄±s,分)
3 讨论
采用围手术期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可通过术前预热、术中保温及术后室内温度控制等方式,保持患者体温于正常水平,护理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45.25±4.85)ng/L、肾上腺素水平(105.69±16.)pmol/L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131.69±16.87)p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麻醉完全清醒时长(14.78±2.47)分、麻醉苏醒观察时间(18.26±4.24)分、气管插管拔管时间(15.16±3.22)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全麻患者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苏醒效率。
综上所述,对全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保温护理对其应激及苏醒情况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芳, 王志红, 孙虎,等. 不同时点静注纳布啡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20, v.60;No.1166(08):71-73.
[2]郑秋艳.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0, v.35;No.175(04):186-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