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美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数字化特点
信息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所诞生的产物,所以信息技术的特点是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虚拟化的四大特点。而后三类特点是以数字化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设备而展现出来的,因此数字化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特点。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将大量需要耗费人力、物力才能实现的教学资源展现给受教育者。诸如,数字化媒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数字化多媒体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或者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全领域的搜罗,提升教学的高品质性。而这一切成功是其他传统教学技术所无法提供与支持的。
(二)技术化特点
信息技术的技术化体现在其技术工具的先进性、使用时的便捷高效性及设备软件功能的强大性。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多媒体设备,还是触控投影,抑或是电子白板,这些高科技工具都是信息技术技术化的浓缩和投影。而这些高科技教学设备正是信息技术带给现代教育的红利产物,也是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提供的。多媒体设备和触控投影极大程度地拓宽了教学课堂的内容,让课堂变得立体化,让课堂氛围得到极致化展现。而电子白板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授课时的快捷和高效,通过系统软件的算法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切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三)信息化特点
正如信息技术开头便是信息二字,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特点。在信息技术中,无论是软件还是设备,其核心是围绕信息的处理和使用来开展的。通过对现实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并借助高精度算法实现信息物质化服务的高效性。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最典型的特征是信息课堂。信息课堂是教师借助互联网中的教育平台和教育软件来开展的跨时空、跨空间的高级教学,是学生可以全天候开展学习、高效学习的有力工具。无论是教学资源的上传,还是云端考试的测验,真正意义上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系统落实到教育领域,并发挥到极致,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对不必要事情的操作和浪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色彩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动漫艺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和触控电子板来进行本次课题的教学,通过安排介绍环节、卡通环节、上色环节、分享与交流四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以此实现信息化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动漫艺术的介绍视频或是一些动画片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还可以搜集一些没有上色的动漫卡通线稿作为学生互动时的道具。在正式开始课程后,教师可以先通过一定的引导性语言和板书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比如当学生在观看动漫艺术介绍的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看里面的内容,并在播放完毕后进行随机的抽查询问。比如对动漫艺术进行分类时,教师便可以插入关于不同动漫风格的视频,如国漫、欧美动漫等当前大众主流的动漫片段作为素材。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最大兴趣,通过找到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之后,教师便可以进入卡通环节和上色环节,通过用PPT来展示线稿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比如,对同一张线稿,教师可以借用触控电子板来实现多种色彩的搭配,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得到再一次的释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教师便可以将之前准备的上色卡通线稿图发到学习通上,并要求学生借用周六日的时间完成这幅卡通的自我上色,并在下周课上来展示。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实现立体逼真的教学效果,让美术展现变得更加生动。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赏析
美术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中美术赏析教学占了较大的课程比例。美术赏析虽然与一个人的秉性天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更讲求后天的有效开发和训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赏析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是否得到健康有效地培养与发展,促进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对美的事物具备良好的感知理解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该项课程教学创造出的实际效果也不太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均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结合各种教材图片,运用口头讲解的方法来开展美术赏析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抑制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提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获得质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大地丰富了美术赏析的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教学提供可靠便利的技术工具保证。
例如,教师在对某个美术作品开展赏析教学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其进行碎片化处理,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将碎图拼接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学生会更加熟悉了解作品内容和结构,从而加深了其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真实地去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这样一来,也会逐渐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自觉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认真学习美术知识,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信息课堂,丰富美术资源
例如,在教学“笔墨丹青”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构建信息课堂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实元素的结合让教学课堂变得生动。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毛笔、宣纸和墨,作为下节课的学习工具。接在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PPT来开展课前的引入环节和介绍环节,通过图片和文字搭配的效果介绍相关的水墨画。随后,可以播放一段音乐作为课堂基调,然后为学生展示我国流传千古的水墨画,比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俗画等;抑或是具体的作品,如千里江山图、金碧山水、水墨山石、李太白行吟图等。在音乐和图画的双重刺激下,学生会对我国传统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接着,教师便要趁热打铁,为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画绘画视频,并借助电子白板的毛笔画笔功能进行最基本的教学,并让学生利用手头的笔墨纸进行创作,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对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信息技术凭借着强大丰富的资源和功能,可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深刻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张丽娟.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1(13).
[2]朱英.浅谈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J].环球慈善,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