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院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比特征
(1)关于培养目标
由于不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大不相同,因此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是有区别的。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强调不同专业的专项性和高效性。研究生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主要是为培养社会科研性人才奠定基础,它为培养专业性人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目标上主要表现为:对于知识整体的接受性和理解性;通过了解社会科研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找到如何解决科研现状所出现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不同,研究生教育介于本科和博士之间,教育特点需要明确的学术型和应用型,教育成本的核算内容具有差异性。
(2)关于培养方式
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要制定基本的培养方式,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法和手段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模式上,要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区分开来,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以教学方式为主,用传统教师授课的方法来对学生组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研究生说制定的培养模式主要为: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共同协作进行科研教学,使学生和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结合,双方互换各自对科研教学的想法。可采用灵活自主的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学术讲座、导员和学生之间轮流教学、课上讨论等教学方法。本科生的培养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主要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位论文的比较
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学位论文,它是教学培养方案中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首先由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生不同,因此,对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要求高于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其次,因为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更高,所以要求指导论文工作的教师学术水平和职称级别也要高于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的教师。另外,在论文选题方面,本科生只需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和各个专业所提出的培养方案,研究生所选的论文题目中占有主动权,他们则需要将学科的实验结果相结合,并且要在论文内体现学科最终的实验数据。最后,从业务水平和各自的科研能力两个方面来看,本科生的学问论文主旨在于体现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科研训练只处于初步阶段;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仅要涵盖本科生对学位论文的所有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拓宽和加深学科领域,同时要比本科生更严格、更具体,并且要提升研究生科研的独立性,以及科研力量对社会价值的影响。在科研价值上,要具备一定备理论性和应用性。
二、关于二者教育成本的内涵
在概念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成本是相同的。而教育成本的内涵也具有相似之处,例如,由于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所产生的耗费为教育成本的主要内容。因此,本科生教育通常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模式。而研究生教育则会按照学校的教育进程分段分别为:课程学习阶段和论文写作研究阶段。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教育成本刚好与本科生的教育成本内涵一致。由于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因此研究生的教育成本不同于本科生的教育成本,研究生教育成本内涵的特殊性主要确定为研究生论文的写作阶段。实际上,掌握了研究生教育的个性跟本科教育之间的共同性,也就可以研究出二者之间存在的本质。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相关的理论研究相结合是可以顺利进行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各个高校和科研院的培养人才目的不同,他们培养的过程也具有差异性。另外,由于在全国范围内本科生和研究生最终的培养方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最终所归纳出的教育本质具有不确定性。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特征:本科生教育成本和研究生教育成本具有一致的概念以及核算基础,但是由于二者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不同,所呈现出的核算内容和成本项目均具有差异性,同时,教育成本的计量结果也不相同。
总结
综上所述,因为各个高校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此,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成本也存在差异特点。对于二者教育成本上存在的差异性,首先,要根据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可分为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判断是否能直接区分研究生培养过程,如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直接区分的将直接纳入研究生的教育成本,对于不能区分的可分配于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并计入研究生教育成本和本科生教育成本中。因此,要想探究事物存在的本质,并将此现象呈现到两者的教育中,可以发现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共同点:二者均属于高等教育,并且都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二者也具有差异性:研究生都要教育特点,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的是,研究生教育注重在同时培养人才,且最终成果要具有研究性、创造性和最高层次性。由此可见,研究生教育主要为今后社会可以快速发展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并同时向科研团队提供科技型人才的最高层次和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新燕, 王尚. 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 000(003).
[2] 许秀娟, 尚明玉.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民办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3).
[3] 邓琳碧, 陈昂, 啜宁. 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