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物理学家劳厄说过:“物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思维的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我们希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得到知识,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要让初中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就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突出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艰辛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例、社会中的物理问题、为学生熟悉或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以及高新科技筹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可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
探究式学习情景中蕴涵着知识存在的背景,学生可以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学习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挖掘知识的本质和联系:在学习情景中还可以运用一些直观手段,如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实物或模型展示来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探究式学习情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明发现的能力。一个人在现有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上对未知东西的探究、掌握和完善都可视为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景为之提供素材与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捉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学习情景与探究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主题内容,井逐渐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科学假想、科学验证等科学方法和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
(一)刨设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意识地训练在观察、调查、阅读课文等情景中提出问题少并试图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液化知识中,可布置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到“白气”他让学生思考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如有身边常见的气球,让学生演示教师引导提出问题:用手指压充气的气球为什么会变形?用手掌摩擦充气的气球的表面为什么听到声音? 充气的气球松手扣为了什么向前飞出?充气的气球落地后会反弹说明了什么?充气的气球在烈口的照射下为什么体积变大? 这样的教学中,有意训练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口积月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二)转变观念,鼓励学生探索性实验
探究实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 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其思维方式与做验证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学生首先要对所探究的物理知识提出假设,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一边实验一边探究,从中发现规律。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考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长远发展,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分,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现者。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 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摩擦力》时提 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组探究摩擦力。首先,一组探究接触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二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粗程度是否有关,三组探究摩擦力与正压力是否有关。其次,要引导学牛根据已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最后,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 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材料进行探究。此外,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 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注重反思,培养学生评价与沟通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处理观察、测量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合理筛选记录数据,准确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从中归纳有效结论,初步建立实验结论,并且学会检查结论和即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引导学生根据评估再进行评估,区分出正确与不足,并根据分析和评价的结果进行实验的改进和方案调整,使学牛了解科学探究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实验的不同结果进行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更注意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团结精神,并选择适当的地点、器材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主获得成功时的喜说,使学牛认识表达交流与合作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结束语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路并举,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能使学生把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莫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蓝东生.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