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邵宝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邵宝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J]. 物理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95.
摘要: 新课改注重对现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要主动做出表率,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主动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DOI:10.12721/ccn.2023.157295
基金资助: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新课改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贯通性,要求物理课程能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因此,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教学,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第二,体现主体地位。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和探究知识。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问答互动、小组合作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深度和内涵。

第三,重视方法创新。新课改提倡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应重视引入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1、巧用现代技术

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对初步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中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对学生展现出来,将文字叙述变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多媒体设备还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与知识相关的教学素材,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保持探索欲与好奇心。

例如,教师在讲解“熔化和凝固”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多种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如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后又由水结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视频,将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更多的现象,采取击鼓传花的形式,引导接到花的学生对教师展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回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运用。

2、创设适宜情境

全身心投入的重要前提是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初中物理课堂传统模式中沉闷、枯燥、晦涩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

以滑轮这一模块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滑轮的认识是比较生疏的。教师如果无法拉近学生和滑轮之间的距离,很难激发学生对于滑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滑轮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距离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都会比较差,其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基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滑轮这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顺利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做法如下。这位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动画功能,为学生展示一个场景:将一个重物置于平地,重物前方是标注着高度的灰色垂直面,屏幕上闪动着几个蓝色的汉字——“该如何让这个重物到达一定高度呢?”教师一边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们现在是码头的集装箱搬运工。有一个特别重的集装箱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够搬出去,请问,你们有什么妙招呢?”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讨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滑轮的作用。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滑轮组解决问题。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展示码头搬运集装箱的情境,将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引出,摇身一变成为码头工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放松心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展示滑轮组在码头起吊重物的场景,填补了学生对于滑轮实践运用认知的空白,拉近了学生和滑轮之间的距离,冲淡了学生对于滑轮的隔膜感。其三,引出了“滑轮”这一主要学习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导入课堂学习内容。可见,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氛围、放松学生心理、导入课堂对象等重要作用,对于优化初中物理课堂的深度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开展生活实践

物理学科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应用。新课标当中指明,物理源自自然科学,即物理知识学习期间,学生既要学会物理原理,还要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深度学习理念与新课标要求相符。教师应关注教学实践性,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机会,便于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且能在生活当中感知物理原理,提高物理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电压和电压表使用”内容时,电压作为生活当中的常见名词,可什么是电压?用什么表示电压及电压如何测量?就学生而言,为充分了解电压,有必要积极参与生活,亲身感受电压的作用,如此方能全面把握电压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比如,开展“电池回收利用”活动,让学生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接着在生活当中寻找可以使用的物件,像电子钟表与遥控器等,便于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起来。另外,电路单元学完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设计电路实践,引导学生应用电压与电路原理,设计两端开关电路。应保证上下楼梯均可控制电灯开关,如此既能方便学生生活,又能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种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完成知识迁移,还能在实践当中深化所学知识,便于提高物理学科深度学习效果。

4、实行多元评价

初中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内涵并非全体学生达到相同水平,而是基于学生差异性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反映教学成效、学习效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体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程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流程愈加规范,考试侧重点突出,但过程性评价依然存在明显不足。

针对此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革新评价方式。其一为课堂评价,即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以学生、教师为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身不足之处,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完善物理知识体系、丰富物理技能;其二为作业评价,即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思维活跃度等,并通过作业批改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其三为实践评价,即在小组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以实现互促互助,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形成欣赏他人、反思自我的美好品格,从而真正在物理高效课堂中落实新课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学科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使命,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并结合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优化和完善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增强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收获知识、感受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建荣.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 科技资讯,2020,18(5):162,164.

[2] 白兴旺.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0(80):127-1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