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关注起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加关注他们的个人素质问题。这就要求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1.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共同点及教学现状
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通常会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共同点
在教学融合环节,需要先分析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共同点。实际上,二者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找到个人发展的方向。思政教育侧重于从思想政治理念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创新创业课程则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适宜选择的工作行业,解决学生的就业困扰。为了避免学生在择业方面误入歧途,教师应当及时将两个学科融合起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突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1.2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院校在融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路径当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无法发挥出课程的设置价值,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进步。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解决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的问题,各个院校在时代发展进程中,都开始研究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的方法。但是,许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混淆了教学工作的主体,一味关注如何让课件更加精美,而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当中,只关注理论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实训环节少,无法综合性的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教学工作形势过于单一,没有突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不符合教学改革工作的需求,需要及时更改教学工作模式。
2.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方法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时,应当从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工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还应当定期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指导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找到思想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性。然后,可以将枯燥的文字信息制作成图表、视频等形势,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出来,方便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渠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更新教学案例,了解时下热门的话题。将这些内容整理出来,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方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时代特征,并重点介绍国家的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环节,发掘出有潜力的创业人才。
此外,通过网络渠道展开思政教育,可以在课下与学生沟通。总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细心开导学生,这需要保证教师具备专业的素质及能力。然后,还应当结合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政策,定期在社交软件推送一些文章,方便对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具体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遵循适度性的原则。院校应当为教师树立创新工作意识,引导他们对教学方式展开创新研究工作,为实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等章节内容,都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将此部分内容通过创业范畴中的常用工具与思维方法链接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无论是意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或者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讲述,都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在《形势与政策》中“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强国等内容,都可以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通过案例讲述,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然后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行业发展现状,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结合专业寻找自己未来事业的落脚点。
2.3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创业实训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延续,是学生对创业的模拟、参观与体验,主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立足于新媒体的理念与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双创实训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块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设定模拟模块,该模块包括网络平台的生产经营、工商注册、商业计划书进行虚拟模拟,还有商业画布、沙盘模拟,以及财务、人资管理等专业软件模拟;还可以创新游戏模块,通过特定游戏来改变大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改善其创新思维模式。
在当前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有机融合,首要的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双创意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自主进行创业。重点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全面的创业素质与理念,提升其在社会上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此外,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大学生到相应的岗位上实习,真正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方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2.4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任务。这需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的比赛活动,通过设置活动奖励,比如学分,奖金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发现自身在专业上的优势,并合理分析出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否满足市场对新兴人才的需求。同时,可以定期结合一些节日,组织文化活动,将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拼搏精神。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突显大学生的活力。最终吸引企业的注意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此外,院校也应当及时与周围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趣味活动当中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
结语: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需要合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网络工作平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在这个环节,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分清教学任务的主要目标,重点要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在理论知识上的联系性,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此外,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并定期在校园当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家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28-29.
[2]刘小珍.创新创业教育"嵌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