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马小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小亭,.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 生物学报,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58.
摘要:
高中生正是处在思维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他们对生物学课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并且乐于在生物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出高效的思考能力,为以后的生物学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物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的课堂上,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的需求,从而提高高中生物学的科学与有效。
关键词: 高中生;生物教学;思维能力
DOI:10.12721/ccn.2024.157058
基金资助:

前言: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生物学的内容都带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要想让高中生们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高中生来说,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高中生物学老师应该深入地发掘教学内容,将其以一种可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指导他们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这样就可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他们对生物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尊重个性化差异

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要想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必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老师设计的多种生物学学习任务。兴趣化教学使学生们不管是在课上认真听讲,还是在课后做作业,都能够把生物学问题、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使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

在《基因的本质》教学中,大家都知道,“你继承了父母优良的基因,真是了不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基因与遗传之间的联系多少有些了解。本项目将以此为基础,通过体内转化、体外转化、噬菌体侵染及烟草侵染等实验,进一步阐明 DNA与 RNA在遗传过程中的功能,从而加深对遗传物质理论的认识。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和遗传物质的时候,也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让我们知道,基因是和遗传物质有关的,我们的某些特性,实际上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这是一个从书本上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从基因、 DNA开始的,从而建立起生命的概念。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度不断提高,高中学生所面对的挑战也日益增多。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会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一切都源于他们从生物学中得到快乐,并通过不断的创造与实践,使其生物学思考层次更上一层楼。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博人眼球的新闻的播报方式,就很值得我们思考,斟酌考究的语言,多媒体播放的镜头可以很快的抓住学生的眼球;生物课程本身就是自然环节中存在的一门科学,与生物学有关的时事新闻,会不自觉的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我们讲DNA时,可借助刑侦案件的侦破手段,讲亲子鉴定等。实际课堂教学的陈述性知识是很枯燥的,我们可以利用社团活动,或课下活动,来延伸课堂教学的影响,比如说,细胞器一节,我们可以制作手工模型,对细胞器的结构就会有很深的记忆,学习知识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二、利用课堂练习的多样化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环节里学习新课的占比较大,甚至由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安排,基本可以忽略课堂教学练习,根本不能达到基本的检测与巩固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为主体”矛盾较大,与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相矛盾。而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新课程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课堂的有效练习能够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主动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师如何“输出”教材内容给学生,对应“少而精”的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课堂练习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练习,真正实现生物课堂以学生主体的教学。

练习一般可概括为课堂教学提供针对性训练和课后习题的针对性训练。课堂教学中针对性训练是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过程。 不仅仅是检测功能, 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认知的增加。是精选内容用以安排恰当必要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认知水平上的“能学”和“学会”。

如何让课堂练习真正发挥作用,可以尝试让练习变得多样化,充满不同的变化形式,比如说,教师与学生就典型问题一对一的问答,小组就易错问题进行组员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进行易错问题后的讲解然后进行卷面答题的比赛,课上设置思考问题,课下进行兴趣追踪等等。课堂的多样化练习的形式要坚持学生参与的原则,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要明确,形式化多样是要学生对课堂存在“新鲜感”,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行为,也能够调动学生思维。

三、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高中生物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生物学科素养。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试验的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会对试验的结果有很多的怀疑,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有自己的问题去做实验,从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实验的作用,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正确的思考方式,但不能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他们,不然他们就不会独立地去思考,这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课程时,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但在观察的结果中却存在着色素带不全、色素带不整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但教师并没有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实验中的操作不正确的地方,然后进行纠正,再进行试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印象很深,从而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进行实验,每个组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学生们对试验的结果产生了疑问,学生们就会自发地进行“为什么他们做的实验没有得到实验的结果,或者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自己去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基于生物学原理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的精髓就是批判思维,特别是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们有勇气、有勇气、有耐心地去发问,要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一定的生物条件或原则,对有关的生物问题或者是看法进行质疑,用科学的思考和论证,严谨地坚守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盲从于权威,盲目地迷信书本理论。只有在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实践中,才能对蕴藏在生命科学历史中的丰富的知识论作出深刻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人教版教科书《生物被膜的流体镶嵌模型》的有关知识时,老师要让学生们进行提问和证明,并结合自身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生物被膜组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来构建流体镶嵌模型。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被膜中的组分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些被膜中的组分是彼此单独存在的,还是单独存在的?有何妙用?”罗伯特森于1959年首先建立了“生物被膜”理论,并将其视为一个由蛋白-脂-蛋白组成的三个静止的层次,1960年代以来,这种看法被逐步否定,许多学者认为,细胞膜的复杂功能是建立在生物被膜的动态结构上。通过指导学生在对细胞膜的探索中,大胆地提出疑问和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与科学家们再次发生思想上的冲突,体会到生命科学思维的奥秘。

总结: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学是构成高中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科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根本规律。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一种专业的教育素质,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钟莉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J ]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29 ( 03 ) :25-26.

[ 2 ] 蓝秋兰. 创新生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 J ] .课程教育研究,2019 ( 24 ) :175.

[ 3 ] 杨忠.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 J ] .中学生物教学,2018( 14 ) :17-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