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之中
樊海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樊海林 ,. 如何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之中[J]. 中国职业教育,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146.
摘要: 将思政元素引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需要,是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现实需要,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需要。但现阶段,我国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教学特色不显著及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模式不完善两方面。为了在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中更好地体现思政元素,相关人员应强化思政教学教育内容改革,塑造健全道德观认知,同时践行职业化工匠精神。
关键词: 思政元素;中等职业院校;课程
DOI:10.12721/ccn.2023.157146
基金资助:

引言:为了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中等职业院校工作人员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心,并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思政工作的渗入,在日常教学任务中不断寻找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切入点与关键点,为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建立提供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将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从而不断完善中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由此全面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思政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将思政元素引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益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推广与深入,各大中等职业院校开始强化对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它有益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中,院校结合思政理念构建具有职业教育典型与办学特色的思政课程教学思路,对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方式与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同时,引入思政元素也有利于思政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三观与综合素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思政需求,落实了院校全方位的育人理念。院校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要格外关注学生们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育工作,因为学生们在步入社会前要经历较多的困难与人性的考验,做好道德教育工作有益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

(二)有益于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

其次是思政元素的融入有益于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于中等职业院校任课教师,他们不但要负责日常的课程教授,并且需要担任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培养工作。院校教师职责的履行务必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同时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针对目前院校内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安排较多的专业实践课程,却忽略了与思想政治育人的融合与引领,最终使得教师们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看重育人的重要性。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帮助任课教师们坚持教书育人为根本,有益于强化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不显著

许多院校逐渐对思政元素的融入引起强烈的关注,但在其落实的过程中仍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首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不显著。中职院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增加学生们的训练量,这样便会使得学生们成为训练的机器,不断重复和联系,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会严重阻碍学生们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院校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课程教师仅将思政教育作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却忽略了思政与专业和实践的融合,从而无法将课程所蕴涵的思政理念挖掘出来并将其传递教授给学生们,最终使得课程仍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具备显著的特色。同时,任课教师们应当增加一些室外的实践交流活动以拓展学生们的创新力,最终也能够增加思政教学的特色。

(二)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模式不完善

其次是,课程思政教学的考试模式不够完善。现阶段,诸多院校对于各种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部分采用技能机考组合,这样的考核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与思政水平的考核与评估,而是仅仅通过简单且传统的考核了解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考核中无法对其进行量化考核,并且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老师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仅以学生对于思政情感的认知为考核要点,目前仍未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同时,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考核中并未安排针对思政教育方面的考核,单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相应的考核,最终使得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模式不够完善。

三、中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思政教学教育内容改革

思政教学教育内容对于整个中等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得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课程中,院校必须强化该内容地改革工作。目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岗位需求要更加关注于创新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完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需融入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促使在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推动思政教学教育机制的改革。在历史与科技创新等相关课程中融入思政要素,此时也需要强调理论实践与思政的反馈,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辅以相应的多方位的考核制度,便可以有效推动中等职业院校内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

(二)塑造健全道德观认知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凝练特色课程涉及了设计创作、计算机应用、设计精度强化等内容,可以深度挖掘课程中相关特色的思政元素,根据专业、课程、实践中的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提炼,例如汉服造型、旗袍造型、中山装等特点。结合专业技巧与教学内容的创新,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程中思政理论的热情,传播思想政治知识的魅力,感悟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创新引导进一步将思政元素凝练为具有课程特色的吸引点。

(三)践行职业化工匠精神

目前,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要始终践行“工匠精神”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爱国意识,树立其为中华崛起、原创中国及设计创新的思维意识。课程内容相对丰富,将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可挖掘大量的“工匠精神”案例,例如在设计过程可以整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典型人物,将其作为教育设计的题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勤奋、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在训练过程中进一步践行工匠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正因如此,相关人员应当正确面对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等职业院校课程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积极解决,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推动思政元素与中等职业院校课程的深度融合。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基地,中等职业院校应协同发展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根本上发挥思政课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