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对于爱国主义和家庭观念的培养。《孟子》一书中有写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除此之外,我国很多的传统文献中都有着对于家国情怀的论述和探讨。我国古代的人民就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观念。我国的传统名著中也都将家与国放在一起,这是因为家和国是密不可分的。家国情怀发展到当今时代,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含义,在新的时代,家国情怀又有了许许多多新的含义。但无论怎样改变,它都是中国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我国伟大的精神文化精髓。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爱国主义存在片面化理解。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看出,部分历史教师的爱国主义思想比较激进,他们没有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就没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其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接受了非常片面化的爱国教育,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学生本位观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应该将爱国思想带入教学中,但是他们没有强调学生主体的作用,常常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作为教育资源,将自己的强烈个人色彩带入教学中。这样的爱国教育就有失偏颇,学生本位的思想也没有完全得到体现,所以学生对于爱国教育很难提起兴趣[1]。
(三)爱国主义思想过于笼统远大。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爱国主义比较笼统远大,理论性比较强,所以学生无法直接通过教材受到爱国精神的熏陶。而这时教师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又不能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导致学生很难与教材中的历史情怀和爱国思想产生共鸣,也就完不成爱国教育的预期目标。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珍宝。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至今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仍有着深远影响。中华传统美德是21世纪我国国力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是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尺。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内容,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将其贯彻落实。“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让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对“抗日战争”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将“爱国”“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变革进取”“艰苦奋斗”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国难当头之际,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让学生学会理性爱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国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殿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并以史为鉴,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例如,在对“中国四大发明”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呈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哪些震惊中外的发明和创造”,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当学生在为中国伟大的发明而感到自豪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那么中国的科技是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呢?”,这时学生会陷入深思,教师再适当地引入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处境,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的文明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2]。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坚定学生的爱国之心。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且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榜样无处不在,不论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还是爱国主义品质方面的,无数的中华儿女在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历史英雄事迹引入历史课堂中,以此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信念。例如,在对中国近代屈辱史进行讲述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时代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二小等人物的事迹,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在战乱年代下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的无畏品质和精神,爱国主义情愫自然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成为新时代的爱国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责任以及义务,对高中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也能够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基础与保障。为此,身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强化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最大限度优化新时代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政史(教学指导),2019(01).
[2]杨新华.浅谈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