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正视自身,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如何进行发展。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不仅是进行具体历史知识的教学,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中蕴含着民族文化以及价值的追求,每个国家以及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值得探究的。此外,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对文化的传承过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一)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下教师更能看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方法,从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营造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会信任老师,向老师敞开心扉,把老师当成朋友,喜欢他教的知识,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师生在和谐的关系下,能够相互了解、包容,促进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也更愿意听教师的话,也更愿意主动的学习。
(二)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
师生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相互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影响。教师尊重、爱护和鼓励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与尊重,也会回馈给教师同样的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教师抱以爱护和尊重就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通常也会喜欢所在的班级,喜欢这个科目,并且愿意很好地学习它,从而收获知识与成长。而教师在学生的拥护与信任下,能激发对教学的热情,与学生合作成功完成课堂教学时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收获教育成功,促进自我的提升。可见,在中学教育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的感受到不凡的价值。
(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在班集体中也能找到归属感,从中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班集体氛围熏陶下,学生容易养成团结友善、自信、宽容和同情等和谐品质。同时,和谐师生关系下,也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如果在不良师生关系下工作,工作压力将加大,产生情绪失控、心理承受能力弱、教育表现力差等负面状态。糟糕的工作状态中教师对教师职业会产生怀疑,缺少职业认同感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会产生阻碍。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受到学生拥护,感到学生对自身的信任,得到学生和谐发展的回馈,教师也会对教师工作产生信心并富于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和心理都朝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主要来自于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其和谐与否对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学是需要师生两者双向交流的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只有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谐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能够无芥蒂的进行交流,教师通过交流知悉学生学习存在的疑惑以及生活中存在烦恼,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实效有效教学。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能使中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护与期望,为了不负教师的期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教师得到学生进步与成长的回报是,也能对教学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与教学激情,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也使教学效率不断上升。
二、历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一)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技能
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能使中学历史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中学历史教师要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升学科专业知识,使自身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体系,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因此自身素养的提升,就必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能力,做到言传身教。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在选择历史资料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不能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这也将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老师可以在前期准备时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可以在搜集、整合资料的时候为每份资料做一个“身份证”,标明它的适合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使用它的目的等,这样可以帮助老师在后期进一步筛选资料时根据资料的"身份证"来选择历史资料,老师也可以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对选取的资料做一个更加详细的说明,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以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当学习到《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一部分时,历史教学除了语言讲解外,还可以播放香港回归时的影像资料,用视频里国人的骄傲和喜悦与英国人的失望的对比,让学生感同身受,切身体会到祖国雪耻的骄傲,体会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
(二)利用好“第一印象”,树立教师威信
中学历史教师威信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中学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想要顺利高效的完成教学工作,威信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威信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占有重要位置,成功树立教师威信会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事半功倍。中学历史教师要格外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为学生树立和谐的榜样。另外,中学历史教师想要为学生留下一个和谐的第一印象,在着装上也要有所考究,要大方得体,在与学生交谈时要落落大方。正式上课前要做好准备,留时间介绍自己与认识学生,面对学生时要精神饱满,井井有条,不慌不忙,避免点错名说错话。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要明确学校对自己的工作安排,并为第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严慈并济,保持交往距离
中学历史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离。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该是“零距离”,师生之间太过于亲密,学生对教师就没有了尊敬与崇拜,同时教师也会失去其权威性与感召力。“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适用。中学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太远会使学生疏远自己,太近又会使学生只将自己当作朋友,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距离。
结语
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促进历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与学生相处时要把握好距离,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离;要与学生积极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毕秀凤.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J].吉林教育,2017(31):48.
[2]郁卫高.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J].吉林教育,2015(08):131.
[3]方玉忠.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44.
[4]刘丽芹.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J].读书文摘,2014(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