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不断调整,教育事业被摆在了经济和社会的核心位置。教育管理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实力,建设和谐文明社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发展应全面完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作为教育系统基础工作的中小学教育更应如此。为此,做好中小学教师团队培训管理尤为重要,应该对其进行更多的优化,并对培训工作计划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师人才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全面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加强职业中专班级管理质量的意义
(一)便于班主任工作开展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体验,尤其是对于职业中专培训的教师来说,更需要一个秩序良好、管理科学且充满关爱的环境,新时期,职业中专教师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先前有很大的差异,其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容易对于管理者开展的管理活动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会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中专班级管理者若不加强管理质量,则很难在班级内部开展相关工作,新时期,职业中专管理者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是助力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日常工作效果的关键。
(二)促进培训教师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渗透到各级各类教学工作当中,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中专来说,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力度,而加强班级管理效果则能够为职业中专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有秩序、有纪律、有关爱的环境中学习,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下,学生能够获得全面且综合的发展,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新时期职业中专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教师培训,注重管理理念更新
在各类教师培训中,要打破常规培训管理模式,把温暖、精细、专业的管理理念贯穿所有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精准赋能。在科学设计培训流程、分层分类按需培训的前提下,增强培训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打造温暖的班级文化,引起参训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加参训教师的凝聚力,使其真正学有所获。在培训方案中可以加入任务驱动,促使参训教师更好地参与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二)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培训不再局限于一次性、时间空间限制的现场培训,而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系统共享、功能完善的高质量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让老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培训的课程和方式,形成一套可以随时随地、按需选择并参与的教学“套餐”,从而达到“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首先从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对教师的培训过程进行科学、理性的设计。平台包含用户管理、培训内容管理、学习资源管理、与名师对话、交流分享等多个方面,它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地进行操作和应用,从而提升了教师学习的效率。其次,建立高质量的教师训练资料库。注重教师训练的需要调查,针对教学新手、教学能手、教学专家、班主任、等不同教师身份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课程的资源建设;基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对网上教学的评估,定期向全国、省级和市级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收集其他的培训平台的课程资源,做好在不同的培训平台之间的交流。再次,使用积分制度,调动教师参加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积分制度,从而提高老师们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习的热情,鼓励能够在共享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自己的经验,从而营造出一种乐学、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逐步建立一支由计算机技术人员、资源共享平台管理人员、网络课程研发机构组成的队伍,对平台进行日常管理、资源更新和技术指导。
(三)思政渗透,深化教师管理能力
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满腔热血投入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个人实际行动诠释好、落实好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深度挖掘经典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把红色基因渗透到课堂教学、学团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程综合评价能力。积极组建学管团队,参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明确思政目标,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学团活动为载体,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学团兴趣活动。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塑造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有机融合,树立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良好信念。职业学校教师既做“工匠之师”,又做“灵魂导师”,既能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又能敬教劝学,兴贤育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职业中专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意义愈发重大,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课程建设的开发者,这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自主学习,不断丰富开阔视野、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才能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Z].教师[2011]1号,2011-01-04.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Z].教师[2016]12号,2016-12-15.
[3]郑珍珍,张恩仁.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2):120-124.
[4]陈晓彤,武丽志.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综述(2010-2019)[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