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助平板进行英语讲评课教学的优势
1.数据收集更为全面。在评测系统支持下,借助平板,课前自测、课中反馈、课后巩固等常态而高频的学习数据,可以实现实时收集。常态而高频的学习数据搜集主要来源于电子测评和纸质测评两种途径:对于电子测评的数据搜集,如大型考试、周测和随堂练习等,可以借助评测系统,自动生成学习数据;而对于纸质测评的数据搜集,可以先采用纸质测评,后评测系统输入的方式进行搜集。这些数据因为长时间的动态累积,不再是点状、碎片化的呈现,而是线状的连续分布,数据更为科学,更有价值。
2.试卷分析更为精准
对试卷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能为教师的教学诊断提供了科学而充分的依据:如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匹配怎样的教学活动;选择哪些知识点进行矫正巩固;提问什么问题;向谁提问等等,可以更好的发挥讲评课诊断的功能。评测系统可以根据每一道题目所对应的知识点和学科素养指标,最终生成基于学生个体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科素养的个人画像,实现教学诊断的可视化、精准化、个性化。
3.讲评课堂更为高效
精准的试卷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找准教学起点,明确教学重点,评估教学难点;通过评测系统的智能化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清楚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一知半解、哪些知识学要巩固强化、可以进行什么样的补偿性训练,帮助教师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和教学干预。
4.过程评价更为真实
借助评测系统可以将题目对接到综合评价量表中的相应指标,随着数据的持续收集,不仅形成了基于学业表现的个性画像,还同时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丰富而真实地数据支撑,学生的优势、劣势随时可查看、可分析、可诊断,让实时评价无痕发生;使评价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二、借助平板的英语讲评课实践
本课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的一节时态专项练习课。笔者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结合“先学后教,以评促教”的教学模式,设计本节讲评课,试图探索时态这一“痛点”的解决方法。
(一)数据分析与运用
本研究取用A评测系统试卷分析中的数据作为支撑,将大数据与讲评课的设计深度融合,精准教学,提升课堂效能。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课采用教学模式如下图:
1.精准资源推荐
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前利用平板推送主题为“时态练习”的微课资源,激活背景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同时给学生自我诊断创造机会。为了检测学生预学效果,笔者利用评测系统“智能备课-课前预习”功能推送相应习题,学生根据评测系统智能批阅的结果,精准评估自己对于时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上课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
2.精准组卷测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95%-98%的同学能够准确完成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时的单时态练习;80%-90%的同学能够准确完成混合时态的习题并能够进行分享展示;60%-70%的同学能够总结出时态题的解题步骤。根据以上目标,借助菁优网,笔者精选50道单选题,其中考察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题目分别17道,一般过去时16道。从难度上看难易比例适中,能够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作用。
3.精准试题讲评
笔者根据评测系统的数据将试题归为红、黄、蓝绿三类。(对于正确率在0%-40%之间的红题讲评,由教师主讲,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高频错点,在系统题库中精选与之相匹配的题目,进行二次测评反馈,此环节时间约为十分钟;对于正确率在40%-60%之间的黄题的讲评,采用合学、展示的形式进行。在合学过程中,题目做对的同学为“小导师”,帮助题目做错的同学进行讲解,当完成合学任务后,教师发布“抢答”任务,由题目做错的同学利用平板进行抢答,代表小组上台进行汇报展示。合学效果的评测,可利用评测系统的“举一反三”功能采用自动推送同类型题目的方式予以二次测评,此环节时间约为20分钟;对于正确率分别在60%-80%和80%-100%之间的绿题和蓝题,由于这部分题目错误率较低,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所以采取组内互讲或者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时间约为5分钟。
4.精准评价任务
在本节讲评课中,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笔者利用平板设计了“课堂测试”进行评价;对于第二个教学目标,则用了“举一反三”这个功能进行评价;第三个目标设计了“在小组讨论过后,说出时态题的解题步骤”这一评价任务,可评、可测。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利用评测系统将每一个题目匹配评价量表中的一个指标,如“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同时将每一个题目归属于所属知识点,如“时态-过去式-过去式变化规则”,这样在课后,便可以自动采集评价数据,生成基于知识点和综合评价两个维度的“学生画像”,简洁、易行。
5. 精准个性作业
课后,根据学生的错误率设计精准的个性化分层试卷,A层对应红题;B层对应黄题;C层对应蓝绿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题回测。精准的个性作业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了学习效率。
(三)课后反馈与思考
本节课根据评测系统的正确率统计数据将讲评主体体设计为教师和学生,根据试卷分析结果将课堂按照2:5:1的比例重构课堂,利用小组讨论、抽测、抢答和小组展示等活动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从“精准教研评测系统”采集的数据看,本节讲评课教师行为占有率为40.4%,学生行为占有率为59.6%,学生课堂参与度很高,是一节对话型课堂,达到教学预期。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全面收集学习数据,科学的分析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学会进行精准分析,实现精准教学,是教师要掌握的教学必备技能。借助平板,运用信息化评测系统,可以帮助教师从经验走向精准,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为学而教”。
【参考文献】
[1]Lindsley OR.Precision teaching:Discoveries and effects[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92,(1):51-57.
[2]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
[3]李喜云.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讲评课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