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大单元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目前初中历史课程面临着多种挑战,在新课改下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势在必行,本文以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一、合理分配时间,让大单元教学更加有效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地分配时间,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让大单元教学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课时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时间、空间进行概述,第二课时主要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第三课时则是讲述秦始皇的功过和评价。在学习第二课时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任务。例如: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文章等。在布置这些任务时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让课堂更加有效。
二、重视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情感教育是大单元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定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讲《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总结和概括,然后教师从中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国发展历程,也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发展历程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单元教学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与技能教学,更要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比如教师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三、通过阅读来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
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阅读能为学生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对以后的历史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历史书籍,在阅读中形成大单元知识体系。例如,学生阅读《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这本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概括出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战,是一种合作关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协商,组建联合政府。国共两党通过协商取得了抗战胜利,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最终走向了内战。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这一问题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大单元
初中历史课程中,构建大单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思维导图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大单元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大单元,然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根据大单元来掌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脉络,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然后借助思维导图,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和表现等知识要点。学生可以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从而在课堂上掌握该单元的重要知识。
五、结合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具有趣味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历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讲授《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进行详细介绍。由于这本书的内容精彩,讲述的内容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关朱元璋、朱棣等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这些故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时间大多都是由老师进行讲解,而学生被动的接受。现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改革。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将根据老师的要求对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他们会主动探索历史内容,这对提升课堂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学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时,学生们将以小组的形式对夏商周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探究可以更好的认识到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发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探究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基础,强调通过课程整合,构建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的整体教学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优化课堂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瑞兰,陈刚,吴玉杰.“大单元教学”的建构与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 (2):28-30
[2]张希静.“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高中版),2020,27 (2):65-70
[3]崔景秋.基于大单元的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论,2019 (1):21-25
[4]薛毅.“大单元”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以“人类社会”为例[J].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