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探究
颜秀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颜秀玉,. 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探究[J]. 历史教学研究,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819.
摘要: 单元教学能够将各个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可以有效地克服当前历史课堂上忽略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单篇精讲的缺点,它将分散凌乱的知识有机的整合、衔接,从而在不断的巩固和强化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于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践行大单元主题式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主题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
DOI:10.12721/ccn.2023.157819
基金资助:

前言

中学历史知识内容细致入微,其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发生顺序往往是学生易于混淆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不利的。历史课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的编排特征,采用大单元教学法,以单元主题为中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并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基于此,笔者对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优势

中学历史教科书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了单元化的编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设置若干子专题,这些子专题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本单元以时间为单位顺序,一步一步地探究着明清两代的历史,从明朝统治到明朝覆灭,再到清朝崛起,凸显了史学的特征和性质,同时,也使学生们认识到了“盛极必衰”这一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明了。所以,在中学历史课上,围绕主题学习展开大单元教学,既符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能更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基本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1明确单元主题,提升单元课程实效

在主题式学习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明确单元主题,使其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部编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非常重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每一单元之前都有一个引言,对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作了简单的总结。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若干子课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构建大单元历史学习的框架,以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效果。

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其单元导语为:“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本单元有五个子主题,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到“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从五个主题的排列次序中可以看到,本单元着重叙述了隋唐的历史:从创建到衰落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利用时间轴让学生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名的位置、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这五个子主题的分析,学生会发现,从公元581年的隋朝创建到907年唐朝灭亡,其内容涵盖了隋朝、唐朝、五代十国时期。隋唐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唐代鼎盛时期,更是为中国的古史增添了一抹光辉,这是一个盛世,无论民族团结、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体制建设乃至对外交往,都有很大的影响。“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主线,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开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其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习俗和对外交流中,更是呈现出开放、繁荣景象。由于大唐的兴盛而更加坚定了人民的国家自信,因此也敢于开放、乐于开放。在开放的进程中,唐朝皇帝和政府大力选拔各族优秀人才,完善了科举制度;在与各族交流过程中,充分吸收各族经济文化成果,使唐朝的文化、经济、政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开放和繁荣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在教师的分析与引导下,学生就可以更地理解单元的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整合课程资源,强化单元式教学体系

在确定了单元主题之后,再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也就是要根据单元主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在选择扩展教材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感染性

具有感染力的历史资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确定了单元主题之后,老师应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比如中日甲午战争,致远号被击沉,邓世昌的爱犬咬住他的辫子想要救他,结果他却选择和致远号一起沉没,这就是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历史素材。

(2)真实性

历史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验,学生们不能亲身经历过去,却要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去理解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来选择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性。

(3)直观性

在素材的选取上,尽量遵循直观性原则,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首先,教师要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了解隋朝覆灭的原因,了解唐代繁荣的原因,了解盛唐的社会风气;了解“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了解五代十国的情况等。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通过网络、参考资料、课外书等收集资料,例如,有关盛唐文学艺术、开放风气的材料、玄奘西行、鉴真的东行等,都为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理创设议题,组织探究式学习

在确定了主题并整合了课程资源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活动,也就是大单元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探究式学习。在此阶段,教师要针对教学要求,为学生设定适当的主题,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寻求问题的解答,由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在选题时,教师既要以教科书为基础,又要以历史为中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进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以“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教师可设置议题:

(1)根据第一课导言框内的《汴河怀古》和教科书中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含嘉仓示意图》,体会隋代早期社会和经济的欣欣向荣,并对大运河的功能及意义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并说明隋代的覆灭原因。

(2)唐代是彼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之一,盛唐盛世的繁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结合第2、3、4课的教学内容,从科学技术、民族关系、文学艺术和对外交流等几个方面论述唐代的成就。

(3)结合相关材料,论述安史之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灾祸,并依据黄巢画像和相关史实,论述其对社会的影响。

(4)请从隋唐两朝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谈谈个人的体会。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课堂上所准备的材料,并让他们根据教材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并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但不能过分介入,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活动的呈现方式、途径、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与提示,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其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以主题式学习为导向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使课改理念、教学设计与历史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反映了历史教学的创造性、建构性和探索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文静,杨立君.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6):69-72.

[2]陈彦豪.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1,8(7):93-95.

[3]邓士菊.初中历史结业考单元“主题式”复习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21(13):16-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