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措施的应用研究
​孙淑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淑姬,. 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措施的应用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039.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也发展迅速,但是很多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滞后性,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措施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元化措施;应用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039
基金资助: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知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而鞭策 自己,培养爱国情怀,达到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中考影响,不少教师本身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 初中历史在中考中占的分值不多,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精力放在语数外三门主课上,不少班级的历史课经常被语数外教师占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就间接导致了学生也不重视历史课,把历史当成副科来对待。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习不到位,他们还是承袭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在考试前把知识点塞给学生,划重点,标难点,叮嘱学生好好整理笔记,好好复习,忽视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是把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得以培养,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成了记忆背诵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少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来教给学生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历史教师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就行,并不会引经据典,对学生进行历史课外知识的拓展。 因此,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只能获得书本上介绍的知识,课外的历史知识的阅读积累几乎没有。 历史其实和语文一样,需要学生厚积而薄发。仅仅依赖于课内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足的。学生只有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才能丰厚自己的知识积累,才能把前后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才能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

不少教师由于缺乏新课程理念,他们的教学方法固化。历史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他们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地讲解,学生静静地坐着听讲,不时记一记笔记。 上课伊始,教师先是提问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看看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点是否掌握;紧接着,教师开始讲授新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不时提醒学生记下要点;最后,教师留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思考题。 整节课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学生虽然有疑问,但是苦于没有机会提出来。教师严格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自己的教案, 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体现,没有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原来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倒成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措施的应用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刷题,而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努力找到历史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点,挖掘生活化的历史知识, 将历史教学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越紧密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因此,历史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各种条件, 不断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历史知识。课前,历史教师要精心备课,充分调研学情,以学生的学情为着眼点,找到历史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将两者紧密联系。比如,把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进行纵向的对比,从中引导学生认识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和自己今天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产生强烈兴趣。

(二)、创设情境教学,设立疑问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立疑问,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参与探究。例如:商鞅变法以后,结果是怎样的?商鞅的结局是怎样的?教师通过设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得以提升。

(三)、故事导入新课,加深知识印象

历史本身就是故事。 但是历史书上的故事没有动人的情节。 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讲一段精彩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内驱力,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比如,在讲授《本草纲目》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讲述李时珍翻山越岭尝遍百草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加形象深刻。

(四)、多媒体展示,使知识形象化

多媒体课件集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观。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引入多媒体教学,把古代发生的事情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信息量大,动态感足,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原本抽象的历史知识以形象化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接受。 例如,教师在讲解历史人物秦始皇时,可以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配上解说, 使得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秦始皇的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秦国的历史,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五)、穿插游戏,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进行一些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寓教于乐,启迪学生的思维。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本内容,带领学生把历史事件编排成历史情景剧,让学生穿上服饰,拿起道具,演一演历史人物,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六)、及时给予肯定赞赏,激发学生信心

作为初中生,他们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欲,都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教师的认可。 所以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细微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赏。比如,某节课学生的参与劲头十足,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要及时肯定他的进步; 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高了,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回答问题见解独特,有想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他, 可以表扬他能够积极发言的学习态度,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总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措施增加教学趣味性,用新课程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原动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忠.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08):137-138.

[2]蒋丽莉.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67-68.

[3]齐润良.突破历史教学困境,打造多元教学体系[J].学周刊,2020(12):156-15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