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采取单一的说教模式开展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很难得到激发,教师的教学效果将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很难在教师单一的文章诵读及解析中获得满足,导致学生阅读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而通过借助于信息技术多元化、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发掘学生的思维、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潜能,为学生构建沉浸式的阅读课堂。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精准度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的精准度,促使教师教学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目标得以深度落实。一般来说,教师的理想化教学预期与实际教学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要使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教师精准化落实教学措施,尽量使教学过程符合预期设想。现代信息助学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能为教师的语言指导构成有力补充。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的精准度。
(二)增强学生理解力
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发散。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与内容丰富多元,具有声境结合、互动启思等作用。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能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促使学生将阅读问题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将信息内容与阅读内容相关联。
(三)获得高效学习方法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整合,能给予学生学科学习方法的启示。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着高品质阅读资源,学生能在信息助学的过程中挖掘多元自主阅读渠道,获得线上检索阅读资源、丰富阅读观点的途径;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着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学生能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自主获取高效阅读技法。简言之,以信息技术助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读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始环节,课前导读的开展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营造合适的阅读情境,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在情境中进行阅读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阅读文章的内容产生更加形象且立体的理解,必然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效果。
例如在《竹节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可通过信息技术提前在准备工作中收集好各种与竹节人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是照片等。当学生正好奇什么是竹节人时,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出来,能给予学生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的同步刺激,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到具体情境当中来,引导学生继续在情境当中去深入阅读和探究。有了这样的导读设计,学生对《竹节人》的了解兴趣会越来越大,对《竹节人》的文章阅读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要想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就必须根据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之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当中,语文教师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通常会选择通过板书、插图或者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但据了解这样的解决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些重难点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对一些问题存在疑虑,做不到真正了解和掌握。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这些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了提升,学生对阅读这件事也表示出更高的兴趣。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阅读文章教学中,重点是落在了人与地球的关系上面,难点在于地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能在绝大部分学生脑海中,对地球的印象仅仅只是地球仪而已,如果教师只是以口头讲授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很难提起学生对地球的认知欲望。对此,教师可提前借助信息技术来策划一张完美的PPT,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表头上面可以填写特点、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自行填写这张表格。有了这张表格的帮助,学生的阅读便会更具针对性,而且对文章内容的阅读也会更加认真。此外,在学生阅读并填写好表格之后,教师还可以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地球视频资料,让他们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特征。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和延伸,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例如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有关鲁迅的作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这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妨借此机会来做一个内容的延伸,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直接搜索与鲁迅相关的内容,可以是鲁迅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是鲁迅的作品等等,并趁机给学生推荐几篇适合他们这个阶段阅读的鲁迅文章,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为他们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借助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感悟
阅读,读的是文章,收获的却是感悟,从阅读的过程中来收获感悟才是阅读的目的。借助信息技术来深挖阅读感悟,增强学生的感受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文章里很多词汇都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情绪也会不由自主地发生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视频,那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更强的情感冲击力,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下意识地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这一任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信息技术叫交互式电子白板。其功能性要比普通信息技术设备更强一些,不仅可以进行演示、播放,而且还能实现有效互动。
比如教师在讲解《落花生》的时候,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聚光等功能,让学生注意到关键词汇或者语句,从关键词汇和语句来切入,理解文章中详写与略写的基本部分,将有助于学生逐渐摸索出自学的思路和方式,并开始结合阅读素材进一步分析探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内,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降低阅读难度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教学效果,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目标。教师深入研究不同方面的知识,切合课堂教学的融合点,导入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不同方法缩短学生与阅读文章之间的距离,促使其形成阅读能力和学习欲望。保障先进思想意识在课堂中的应用和发挥,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的指引模式,为学生日后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林端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1):73.
[2]彭小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