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存在不同,这要求教师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但在面对不感兴趣事物的时候经常会分心,难以做到专注。在传统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下,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而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了音乐知识的呈现形式,使课堂变得立体灵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多元化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验证。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往往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能,同时还需要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实现个人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意识的形成。为了实现个性化音乐素养的发展,学生需要形成主体性思维和形象化思维。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发挥主动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视觉、听觉相融合的形式去感受和体验音乐,在这个基础上表现和创造音乐。信息技术具有情境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将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2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基于新理念实现教学创新。但是当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导致他们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相符,学生的天性被压制,同时也使音乐艺术的优势难以发挥。为了改变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结合教学主题来搜集多媒体教学资料,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释放天性、发挥想象力,主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沟通。通过信息技术将相关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学习《红蜻蜓》的时候,学生需要学会歌曲的演唱,同时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合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使他们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将整首歌曲和谐地演唱出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三拍子打击节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在节奏方面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调整自身的演奏速度,这样在二声部合唱的时候才能变得更加整齐。
2.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提供了科学的教具,这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将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3]。但由于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年龄较大,他们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方面表现出了困难,无法将其所学音乐作品有效融合,导致信息技术的优势难以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为音乐教师提供课件制作模板,或者提供课件查询渠道,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可以直接获取课件,并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加以调整,这削弱了课件制作的难度。而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则要鼓励他们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参考优秀的课件模板,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需要进行制作,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提供多媒体信息向学生呈现内容丰富的音乐情感。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部音乐作品的时候,由于作品涉及附点八分音符,学生需要学习大跳音程的音准、附点节奏以及弱拍等内容。在课堂上学生会感到难度比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使他们使用优美的歌声演奏歌曲,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英俊少年》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认识歌曲当中的小小少年形象,使抽象的思维变得更为具体。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配乐,要求学生扮演影片主人公“海因切”,并鼓励他们大胆上台演奏歌曲,展现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歌曲的演奏,同时还可以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2.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艺术创新
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他们拥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都没有进行创新,这导致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被束缚,他们只能机械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艺术思维难以发散,这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除了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之外,还要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和创造音乐。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音乐潜能的激发,促进音乐个性的形成,在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实现艺术创新。比如在学习《郊游》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需要使用轻松愉快的曲调完成作品的演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受作品曲调的轻松明快。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人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走出门去,感受春的生机盎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关于春天的景色视频,并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感受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美景,在风和日丽的情景中获得轻松越快的感觉。在播放歌曲音频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歌词中的动画,使学生深切体会春回大地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简单编舞,引导他们通过舞蹈将热爱春天的情感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艺术创新。
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小学音乐学科的特色,达到智教乐学的效果。在视听盛宴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够长时间保持,课程教学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做到多元结合,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使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改善教学手段、引导艺术创新和营造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将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充分发挥出来,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溪,王梦娇.将传统优秀歌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路径研究——以农村基层中心小学为例[J].戏剧之家,2022(13):181-183.
[2]伍逸锐.线上小学音乐微课的设计——以花城版二年级下册歌曲《猜花》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41-42.
[3]滕文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7):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