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代码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
零代码是一种新兴的软件系统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零代码提供图形化、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使得开发者利用平台提供的配置工具、流程组件、界面组件等资源,通过填写属性、添加组件、拖拽布局等方式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
在零代码开发平台中,开发者不需要关注编程语言、平台环境、数据库,取而代之的是面向业务领域的各种模型。用表单模型来表示业务的信息数据;用流程模型来描述业务的团队协作逻辑和数据处理逻辑;用图表的可视化编辑模式来直接描述业务数据的分析逻辑。总之,在零代码开发中,开发人员只需要考虑业务的数据与逻辑,并用接近软件运行时的形式表述这些逻辑即可,无需关心计算机及编程技术细节,更没必要考虑如何用编程技术实现这些业务数据与逻辑。从而真正实现了面向业务领域编程,而不是面向计算机编程。
传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实践中,开发涉及到业主单位、开发单位,是一个“长”流程、“重”模式的开发过程。首先业主单位发现自身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之后策划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来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一般都需要业主单位信息部门牵头,在业务部门进行可行性调研。根据调研获得初步需求,完成软件解决方案的规划,确定给出需求标准、开发周期和预算评估。业主单位通过招标或其他商务形式,寻求开发单位。开发单位根据初步的需求,确定开发服务报价。业主单位经过一系列商务过程之后,确定开发单位,并完成合同审批。此时合同是通过一个初步的需求确定的。后续开发实施过程中,随着需求的逐渐完善,必然造成双方对合同约定的理解差异。这种差异要么通过双方多回合沟通予以解决,要么通过合同变更的方式解决。无论那种方式,有需求细化带来的争议,都需要通过很长的流程和沟通成本来解决。
零代码开发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应用软件开发实践中项目周期长、成本高、需求和开发脱节的问题。由于不需要任何计算机技术和编程知识,零代码开发人员就可以将主要注意力聚焦在对业务的分析和理解上。对企业业务更熟悉、与业务部门和软件最终用户沟通更便利的人员才更适合成为该项目的开发人员。当企业项目使用零代码开发时,一般只需企业内部业务人员或者IT人员即可,无需寻求外部软件开发团队。这就将原本软件开发依赖企业外部商务关系的“重”模式,改为企业内部部门协作,甚至是业务部门内部协作的“轻”模式。在零代码模式下,企业可以由内部业务人员随时根据业务变化发起一项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大部分时候,只需要业务部门内部的一个工作会议,就能确定一项功能需求。本部门内部人员或者本单位IT人员花费数天时间即可开发完成,并部署上线。因此,零代码模式能大大提高需求的沟通效率,能更准确的反映实际业务的需要,及时应对业务的实时变化,让信息系统的开发变得更迅捷、快速,并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由于具有显著的优势,零代码已经在各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提供零代码开发平台的知名厂家有数十家。使用零代码开发平台的厂家遍布于制造业、建筑业、零售批发业、教育行业、医疗医药行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环保行业、政府单位、房地产、金融业等各个行业。以知名零代码平台简道云为例,目前已获得了150多万企业组织认可,成为企业重要的数字化转型工具。其中蒙牛集团利用简道云搭建了销售管理、行政办公、生产管理等核心应用,总计超过600个。在推广期间,蒙牛集团贯彻了“全民开发”的理念,培养了600多个来自内部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这些业务人员,利用自身对内部管理方面的深刻理解,在快速掌握了零代码开发技术之后,搭建各种应用,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
根据零代码平台的应用特点,一般企业有30%-70%的信息系统适合使用零代码开发。企业需要有5%-10%的业务人员具备零代码开发技能。在各专业领域,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拥有零代码开发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将成为最受行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2. 掌握零代码技术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
面对巨大的零代码人才缺口,以及各行业专业岗位对零代码技术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变革开展零代码开发技术的教学。将零代码开发技术作为一项基础信息素养和技能,纳入各个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满足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信息技术技能的要求,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掌握零代码开发技能,至少有以下优势。
满足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需求,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各个岗位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新要求。各行业岗位对于应聘者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使用电脑和网络,使用基础办公软件,而是需要有深刻的信息化思维,能根据实际业务,建立业务的数据模型、流程模型和数据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零代码工具搭建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业务能力的提升和革新。因此,掌握零代码开发的毕业生,将具有更多的机会入职相关业务岗位。
具备使用信息化工具手段实现企业管理创新、运营创新的能力。掌握零代码开发能力的业务人员,既对本行业、本专业有深刻的理解,对本单位业务体系现状和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又具备信息思维,能运用零代码工具,迅速的完成系统搭建,将自身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交叉创新。这使得相关人员,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还能在理解岗位的基础上,实现变革与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发展,最终可能产生革命性变革。因此,掌握零代码开发的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创新实践者和创新引领者。
逐步掌握全组织、全业务流程的管理知识,获得实践经验,为职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和能力保障。掌握零代码开发的业务人员,可利用自身优势,将信息技术和本单位各部门各业务结合起来,在公司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时参与其中。在帮助各部门提升业务的同时,也能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过梳理,理解其业务本质。这就为业务人员在职业晋升过程中打下了全面的知识基础。参与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使其不仅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还能对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和业务有所理解,建立全局观念和全流程意识。这恰是在更高层面对单位进行管理的能力要求。因此,掌握零代码开发的毕业生,将在职业发展路线上有能力走的更快、走的更高。
3. 需将零代码作为重要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专业
零代码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应用领域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客户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管理、物流管理、研发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社会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等领域。从目前的零代码的行业实践来看,企业也在上述领域重点投入零代码开发,招募具备零代码开发能力的业务人员。因此,职业院校需在此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开展零代码教学,以适应目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需将零代码开发作为重要技能培养的专业类或专业主要包括:财政税务类、财务会计类、财经统计类、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物流类、旅游类、餐饮智能管理、公安管理类、公共事业类、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文秘类、公共卫生管理类、邮政类、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交通运营管理。此外其他专业大类的技术管理型专业也需将零代码开发作为核心信息能力予以培养。主要包括:农林牧渔大类的经营管理类型专业、土木建筑类的工程管理类型专业;装备制造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粮食大类的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类专业。
对于此类强相关专业,结合企业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零代码技能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1)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零代码平台的开发技术,能熟练使用零代码平台的表单建模、流程建模工具,能熟练使用零代码的图形化工具设计软件界面;2)具备根据本专业业务知识、工艺知识、管理知识,并能结合企业具体实践的规范和流程,基于零代码平台独立的完成本专业相关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部署的能力。3)具备使用零代码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业务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具有推动管理变革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业务上下游协作沟通能力。
4. 零代码技术的教学模式
由于零代码技术实现了开发图形化、配置化,操作比较简单,初学者即可零基础开展实操、实训。因此,教学模式上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可安排学生进行4课时左右的线上视频学习,通过各种案例掌握零代码开发的各种图形化工具。根据各个专业本身的业务需求,编排4-6个可应用在本专业的项目,作为开发任务,供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团队开发。例如,财经类专业可安排报销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采购经费审批系统等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任务,学生组建学习开发团队,由教师提供的初步需求,完成学习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作用包括:关键需求引导,用户体验优化引导和所用到工具的提示性指导。通过4课时线上学习+16课时团队项目开发式学习,可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零代码厂家为推广产品和技术,提供了完善的学习手册、教学视频和典型案例。因此,在教学资源方面,职业学院不需要做过多的投入和建设。可根据平台厂家的案例,结合自身专业,为每个专业做个性化的项目编排,使得能在自身专业业务背景下,学习零代码,从而能直接将所学应用在各自专业岗位中。
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零代码实践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实践化教学。可举办校内实践中心,与零代码平台厂商开展合作,在零代码产品交付过程中提供培训服务、业务应用搭建服务。目前国内主流零代码厂商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培训讲师不足的问题,没法满足最终用户对零代码产品培训的需求。而职业院校则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零代码厂商提供大量既熟悉用户所属行业和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零代码平台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为最终用户提供基于本行业本专业的零代码应用培训。另外在零代码产品交付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零代码厂家提供种子技术人员,为其搭建业务应用提供及时服务。而学习了零代码课程的学生,则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职业院校,这不仅是通过职业教学实现技术服务和社会价值的机会,更是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接触行业企业,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的学习机会。通过对零代码用户的培训以及为其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践,并与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在行业实践中过程中的对业务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零代码实践中心将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此外,零代码企业组织了全国性的技能比赛,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另一种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可利用零代码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展示能力、与其他院校学生交流的平台。在促进学生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将利用比赛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
5. 结束语
零代码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行业要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行业岗位必然需要大量既要懂业务、懂生产、懂工艺,又要有零代码开发技能的人才。为此,职业院校宜尽早将零代码开发技术纳入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开展校企合作、赛教融合的教学实践,培养业务能力熟练、信息素养突出的新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振宝.基于零代码的智慧水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 2023, 40(05): 320-321.
[2] 唐堃,侯艳兵.基于零代码开发平台的轻量级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搭建与探索[J].建筑安全,2022,37(10):88-91.
[3] 张欢. 伙伴云零代码助力企业数字化[N]. 中国信息化周报,2021-12-20(023).
[4] 定义软件开发新模式 中国企业级无代码开发白皮书 2021年[C].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21:62.
[5] 徐娟华.基于可视化设计的零代码平台分析及应用探讨[J].铜业工程,2020(06):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