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策略初探
​杨新华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新华,. 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策略初探[J]. 历史研究进展,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56.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为了更好地顺应课改潮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高考也实行了全面改革。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之外,也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新时期,教师应当摒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多思考、学习、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对教材能够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根据新高考的改革形势进行教材内容的大胆取舍和有效整合,以便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主要围绕新高考这一时代背景,对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056
基金资助:

一、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要结合“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内容”,重塑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常常集中于知识层面上,以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对考查的题目掌握了多少作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其他层面的发展。由于历史教学目标中核心素养内容的缺失,致使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致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碎片化。新高考下的历史考查中,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化,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方面,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说,现行历史教材的安排上,历史事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其遭到严重破坏,这就给学生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当前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高考成绩,历史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考试内容中,而针对非考试内容常常一带而过。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呈现出极强的“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二、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一)延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以教学“三民主义”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做好学习任务清单、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如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图书馆翻阅书籍等方式,寻找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等,自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查阅到的知识,并回答课前预留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进行知识的补充。教师可以先从孙中山先生着手,为学生补充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知识:他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等。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带领学生探究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三民主义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合理应用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学的初期阶段,应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历史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视剧《孝庄太后》的片段,当剧中演员说出“我是孝庄太后”这句台词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错在哪里,学生定会好奇心顿生,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孝庄太后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谥号在生前是不能由本人说出的。”这样学生对谥号这个名词一定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认识。总之,通过借助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应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直观历史场景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利用历史教学升华情感。在课堂的最后,以新冠疫情的有关时事为情境,展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结合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的史实进行分析。一方面在防疫过程中,伍连德采取了布置隔离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这些措施在新冠疫情的控制中仍发挥出十分有效的作用。启发人们要尊重自然,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人类也会被自然反噬。另一方面,伍连德临危受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的运用也必须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再进一步教育学生,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近代史时,让每个组深入分析研究不同战争的背景、导火线、战争结果等;在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研究成果;最后,各小组根据汇报内容互相打分进行排名。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共同探究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五)深入挖掘历史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诸多人类文明活动的印记,因此历史知识也非常丰富,并不是靠几本简单的教材便能够完全展示出来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记录的历史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并不全面,这些知识都是在编组委综合考量下精挑细选出来的,但是在舍弃一些小的、不太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等知识之后,使得教材中一些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树立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会存在一些困难。另外,当前的新高考政策之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有学生较广的历史知识面作为支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教材内容,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考考试内容等,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应对今后的历史高考。如教学高一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中《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师可以从我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对“什么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发起提问,让学生思考“丝绸之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接东西方世界?”这样既能够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既了解古代历史,又拓展当代历史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思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当就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做出相应改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等措施,积极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获得提升,有效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小燕.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求学,2021(36):67-68.

[2]薛锋.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Python的教学思考[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7):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