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重点关注的一门学科,中职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方面一直培养着技术性人才,为国家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在此前提下,中职教师们可以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特点,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在课堂上构造宜教宜学的教学情境;最后让理论得到实践,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课堂特点分析
1.1课程特点
中职学校的信息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概念抽象难懂,实际操作能力水平要求又高,而信息技术能力又是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的特点[1],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机械教学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对学生的记忆要求也高,理论与操作的知识点都需要记忆牢固,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点涉及面广,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难度[2]。
1.2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操作部分对中职学生有着吸引力,但学生又对理论知识兴趣泛泛;因为学生间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注意力就离开了课堂本身,而基础差的学生又需要教师的细心辅导。但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以前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所以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不想去学,不愿意去练,逃避现实等问题,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造成了影响。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现状
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推进着,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信息与计算机类基础课程逐步纳入教育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课程理论性强,操作性强,需要较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但对于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大部分中职生在其学习前期(小学、尤其初中阶段)普遍存在不想学、不去动手操作、逃避现实等现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也受到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影响[3]。
三、课堂教学思考
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信息课堂教学中,中职生们普遍存在学习状态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中职教师们可以结合教学实践,思考问题的解决措施,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并从中优化升华,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双提高。
3.1教学前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从教法、教材、学生三个方面做好上课准备并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然后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育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网络技术操作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锻炼,加强了对网络技术综合技能的学习,完成培养信息化技术性人才的目的。
3.2教学时
教师们要发挥教学机智,因地制宜的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目标针对性的创造出宜教宜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服务器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出一家公司实际运行的教学情境,教师作为主管部门,学生则是各个部门的组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知识学习转变成客户的具体要求,组织小组成员完成相关模块的学习任务,最终共同达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参与感,从被动听学变成主动求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
3.3教学后
教师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归纳出学生的长处,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改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激励教学与公正客观的评价相结合,准确全面的分析学生自身的特性,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步,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5],教师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经历自评与互评后,结合科任老师的评价,最后由班主任作总结评价,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这有利于学生找出自身错误所在并进行改进,也有助于正面激励,只有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才能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工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性人才不足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任务,所以中职学校可以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程.浅谈如何激趣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4):165-166.
[2]顾巍.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对教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23.
[3]冉兴萍.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接口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2):132-133.
[4]李丹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05):107-108.
[5]郑丽生.浅谈如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上培养中职生学习成就感——以《IP地址》课堂教学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