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评价素养的探究
陈仁玉 郑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仁玉 郑洁,.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评价素养的探究[J]. 信息通信与技术,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278.
摘要: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课堂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主观判断和定性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结果不客观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手段,满足教育评价的变革需求。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是从知识传授转向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评价素养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高中语文评价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278
基金资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虚拟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课堂评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实施[1]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评价素养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评价素养

语文学习需经历由表及里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往往以阅读为常规手段,先对文章语言文字及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再结合课内外知识分析文章的内涵主旨,最终实现对文章的完全理解。在此学习过程中,拓展课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知识拓展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知识与文章主旨[2]。例如,在《鸿门宴》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与人物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在本课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进行内容拓展。从“教”的角度进行如下拓展:1.背景介绍时,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司马迁、《史记》相关常识及人物间的称呼、座次安排等历史文化知识等;延伸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等历史典故。2.人物形象鉴赏时,搜集影视剧作中贴合人物原型的剧照,以此作为参考素材,让学生结合课文描写对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成清晰认识,明确人物形象特征。3.知识拓展时,展示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赏析“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与“大风起兮云飞扬”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刘邦两位历史人物。从“学”的方面,课前要求学生自行了解作者及作品信息,课后要求学生搜集后人对项羽与刘邦的评价,学生之间交流分享。

(二)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积极评价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扩展到积极评价方面,通过呈现文本、图片、声音等直观素材,使课堂更有趣。而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更为具体,让学生获得激励,或知道自己接下来怎么学怎么做。比如,复述课文自然段落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结合主要的图片进行完整复述,用隐性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启发,锻炼其复述能力,让其生成学习自信。如果学生可以通过看资料完整复述,且语言逻辑清晰,多媒体课件会出现掌声与喝彩的音效,实现即时性的学习肯定,让学生明白在现阶段自己的这种学习结果是老师认同的,给学生快速、良好的心理反馈。音效还会带动班级其他学生一起为该名同学鼓掌,实现评价的朋辈激励效果。如果某名学生的复述不当或者遗漏了关键性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特效提示学生“此段回答并不那么理想”,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又通过动画缓解学生的尴尬心理,使学生对再试一次、再表现一下有所期待。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评价效率

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应致力于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开辟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形成适宜当前形势的生态教学模式。例如,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时,本课为自读课文,学习目标为:了解张秉贵的主要事迹,体会人物品格;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文章层次结构;理解“一团火”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针对本课学习目标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视频课件,按照教学设计在视频课件中完成背景介绍、题目解说、人物介绍、新闻常识讲解、课文研读等教学流程,要求学生根据视频课件自主学习。课堂上围绕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综合学习,设计自由提问、合作探究、课堂练习及课文总结四个环节。其中,自由提问环节主要由学生针对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集中提出,师生共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分析这些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堂练习环节组织学生根据情境补全对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课文评价环节,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说明对张秉贵的高尚品格及“一团火”精神的理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课文主旨,梳理人物通讯的特征。上述教学活动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设计,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效果,进而提升了提升课堂评价素养。

二、信息化技术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及效果

首先,信息化技术在学生自评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和反思能力。通过利用电子评价工具,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课程目标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寻找改进的方法并加以实践。此外,学生自评的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系统地规划学习和提高学业水平。

其次,在学生互评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同进步的动力。通过电子评价工具,学生可以随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的互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能够从优秀的同学身上获得启发和借鉴。同时,学生互评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共同努力、互相支持,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最后,在师生共评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电子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和评价,并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这种个性化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策略。同时,师生共评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而语文课堂评价体系也并非唯一的准则,偶尔也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评价者也需要根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鎏.新媒体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智慧,2022(28):22-24.

[2]万国鹏.信息化评价体系下看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8):94-96.

备注:本论文为2023年山东省安丘市中小学“课堂评价素养提升”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合作与对抗并存,助力学生课堂评价素养的提升》。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