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国民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患上精神疾病。由于疾病原因、环境因素、药物反应、生理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较多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血线多种不良事件,包括伤人、自伤、跌倒,坠床等,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增加患者自身痛苦及家庭负担,也极易引起医患纠纷,导致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受到严重影响[1]。因精神科疾病具有的特殊性,大多数精神科患者在情感、行为等存在异常,处于精神疾病状态下的患者,其自制力、自知力严重缺乏,很难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严重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2]。为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精神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护患关系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精神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双盲法分成参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参照组:男与女人数分别有31例、2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23±3.23)岁。实验组:男与女人数分别有30例、3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11±3.24)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做好患者的常规生活护理,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实验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具体为:(1)加强风险教育及风险评估: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风险事件,采取法律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在精神科患者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积极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疾病情况及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之后,处理人员应当组织召开会议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2)营造安全住院环境: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可能存在意识反应迟钝、活动不灵敏等特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病房及患者其他活动区域地面的干燥,清扫干净地面异物,在卫生间地面放置防滑垫;保持病房的光线充足,夜间留照明灯;为防止患者跌倒可指导患者穿宽松的裤子及鞋子。(3)加强病情观察: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患者病情观察,避免患者隐瞒病情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如果患者有自残或伤人的倾向,应当对其进行重点观察,如问题严重应将此类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管理;要对患者病房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并排除,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后,应当及时将注射器清除、销毁;对病房损坏的门窗及时修复,安装防护栏;(4)加强生活护理:加强精神科患者的生活护理,特别是老年患者;督促患者洗澡洗头,修剪患者的指甲;要保持患者床单的干燥清、整洁,及时为更换衣物,如果患者大小便失禁,要及时清除患者排出的污物;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应当低脂低盐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糖分摄入;如果患者不配合进食,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劝说,患者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的,要指导其细嚼慢咽,进食速度不要过以免发生呛咳;冬天如果患者使用热水袋时要将袋口拧紧,避免发生热水外漏,烫伤患者;夏季使用蚊香时,应当将蚊香远离患者床铺及其他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5)健康教育: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护患者,多关心、爱护患者,给予患者充足的社会支持,使其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6)社交能力训练:要定期组织精神科患者开展社交活动,组织大家观看电影、开展体育活动、下围棋、听音乐等,通过有效的社交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自伤、他伤、跌倒、坠床等。(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评定,特满意95~100分,满意85~94分,一般75~84分,不满意为75分以下,护理满意度=特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资料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4例自伤、5例他伤、6例跌倒、5例坠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3%(20/60);实验组中,1例自伤、0例他伤、1例跌倒、1例坠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3/6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5446,P=0.0000)。
3讨论
精神科患者因自身疾病、心理状态、药物作用、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因此极易发生医疗纠纷,不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精神科患者容易冲动,发生自伤或者他伤情况,护理人员的长期处于身心极度紧张状态下,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欠佳,反之又促使精神科患者得不到良好的护理,发生不良风险事件[3]。
本研究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让护理人员注重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以此作为护理保障,提高安全管理背包管理,减少医患纠纷发生[4]。此外,注重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工作,对于存在暴力倾向患者隔离管理、重点护理,及时清除存在危险性的物品,消除患者潜在风险;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消除其负性心理;加强环境护理,保持地面干燥预防跌倒,给予患者适当约束避免坠床[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可见实施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患者中,能有效预防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让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护理工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永芳.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前沿,2019,28(4):103-103.
[2]王翠萍,朱雪梅.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7):196-196.
[3]叶平.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19,5(16):249-249.
[4]彭利敏.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6):140-141.
[5]李娜.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20,5(3):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