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中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的常见疾病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骨筋膜室压力异常升高引起的疾病[1]。该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但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治疗中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2]。本文即探讨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手术室保温护理的效果,现做下述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9-2021.03之间,将4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20例)。2组各项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组统计男性、女性、年龄均值分别为11例、9例、(70.24±4.16)岁(区间64-77岁),参照组统计男性、女性、年龄均值分别为12例、8例、(70.87±4.75)岁(区间65-78岁),2组对比结果发现各组结果对比无较大差异,P值>0.05。
1.2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主要内容是体征监测、术后基础护理、疼痛护理、生活干预等。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手术室保温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调整手术室温度:护理人员术前30min将调整手术室温度至27℃;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将室温保持在24℃左右;手术结束后调整温度至27℃,并进行消毒处理。(2)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术前对患者的非患肢部分采用塑料包裹,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3)强化保温护理:使用专业医用加温毯覆盖手术床,在加温毯上覆盖床单,避免患者直接接触加温毯,协助患者做好体位摆放后,将加温毯开启,以保持患者的身体温度;将手术中使用的液体进行预加热处理,保持药液或冲洗液与患者的体温基本接近,再静脉滴注或进行手术冲洗,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等并发症。
1.3评价指标[3]
比较2组体温变化、并发症(包括烦躁、寒战)及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2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5分以上)、一般(65-85分)、不满意(65分以下)三个等级)。
1.4分析数据
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工具为SPSS22.0软件,计量、计数等结果资料用、t检验差异大小,分别用“ x̄±s”和(%)表示结果,当P<0.05时,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
2.结果
2.1对比2组体温变化情况
表1中所示,2组对比体温变化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表1对比2组体温变化情况( x̄±s,℃)2.2对比2组并发症情况
表2中所示,2组对比并发症率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表2 对比2组并发症情况 [n(%)]
2.3对比2组满意度
表2中所示,2组对比满意度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表3对比2组满意度 [n(%)]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一起的损伤,临床表现有活动性障碍、疼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但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术中由于麻醉可能引发低体温造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治疗中需要采用保温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功能下降,免疫力较低,伴随多种基础病等情况,常规的保暖护理已经无法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针对老年患者采取手术室保温护理,可让患者的体温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具体措施是术前适当调高手术室温度,保持手术室温度恒定,再对患者非手术区域覆盖保温塑料,减小了患者体表与环境的温差;采用医用加温毯,可保持患者的体温正常,且具有减少出血量的功效,能促进手术的成功进行。对药液进行预加热处理,减少了低温液体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护理方法简便易操作,减少了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保温效果不足的现象,且患者容易接受。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体温变化、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
综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手术室保温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温情况,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幸连,钟皇娇. 手术室保温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16):168-170.
[2]罗春盈.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何影响[J]. 特别健康,2020(5):8.
[3]钱小红.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28-29.
[4]刘欢. 术中下肢保温措施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0):3624-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