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李维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维才,. 优化实验教学,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 物理进展,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421.
摘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应积极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策略,确保每位学生深度参与,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知识,并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4.157421
基金资助:

为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成效,教师应不断在教学实践里寻求创新。丰富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增强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科学精神,引领他们在探究中领略物理魅力,为未来学习与生活打下牢固基础。

一、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效果的因素

(一)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低

要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需提升对实验课的重视,并灵活创新教学方式。然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初中基础设施水平有限,物理实验设备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实验教学耗时较长,且物理课程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导致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的精力受限另一方面则是在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的综合教学管理能力偏低,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干预,实验教学效率不佳,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过分注重演示教学

演示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常通过演示来展示实验内容,这既能完整呈现实验步骤和操作,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然而,演示法频繁使用也存在诸多弊端,可能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仅模仿实验步骤,缺乏自主思考。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的实验探索欲。演示法通常仅由教师操作或借助多媒体设备,学生参与度低,自主探索的热情也易被抑制。

二、优化实验教学,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实验重视程度,满足教学开展前提

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与充分准备,能显著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讲解与演示上,更需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当师生共同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阐述实验目的、原理及步骤,确保学生理解每个环节的意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实验,从而有效提升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为了确保物理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内容包括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预演实验过程以确保课堂演示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二)规范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学生是实验操作的主体,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提升教学质量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教师应预先明确实验规章制度,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以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在实验前,教师需详细告知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目的、材料、步骤等,并引导学生预习实验结果。实验后,学生应将自己所得结果与预习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探讨原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操作流程内容,在实验结束之后,自主思考和探究,分析可以通过哪些措施进一步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将学生的实验探索兴趣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

以“研究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为例,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的安全要点、所需材料以及关键数据的记录项目。通过预先说明实验操作的标准化要求,教师可以有效预防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至沸腾时,需警惕水温升高可能带来的烫伤风险,若操作不慎打翻烧杯将十分危险。这种预先的注意事项讲解和标准化指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的关键环节,进而提升实验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其探究能力

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其实验性极为重要。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探索物理知识提供了窗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激发热情。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分析物理现象、归纳实验数据、实践应用结论等。这有助于学生应对未来挑战。为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同时,指导学生正确收集分析数据,从结果中提炼结论。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力和运动”章节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推车、拖拉等日常运动场景。随后,提出问题如:“推车时,哪些力在起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接着,引导学生假设:“若改变推车方向,结果会怎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记录实验数据与观察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探究式学习,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力的合成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核心教学手段,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科兴趣及深化物理原理理解至关重要。为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应从实验内容甄选、教学法创新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着手,精心策划实验教学策略。这样的设计旨在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实验,促进他们在物理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凯.对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1):105-107.

[2]施文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11-13.

[3]周永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4):71-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