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夯实小学语文中段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帮学生打好写作基础,这样才能为高段作文教学提供保障。本文探讨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以更好地开展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活动,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常见的问题
在以往的中段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与形式相对固化,所以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也造成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缺失创作情感
传统的作文教学,题目单一,并且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不能真正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更不能倾诉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形式化作文教学
通常学生在写作时,教师会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模板,这些模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到写作所带来的愉悦,他们只能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去完成简单的文本撰写,不能真正地投入写作中去。
(三)缺乏写作素材
在当前的作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背诵经典范文,写作时直接运用这些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小学生闭门造车。由于缺乏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没有真正地做到有感而发,导致学生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所描绘的内容也过于苍白无趣。
(四)创作信心不足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难以驾驭课堂写作,对写作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缺乏信心和耐心。为完成写作任务胡乱拼凑,甚至直接抄袭文章的某些段落,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二、探析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想要提升作文教学效果,首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对于中段学生来说,写作难度增大是影响其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写作本身就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亲近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可以激发其写作热情,而且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和感悟增多之后,就不会觉得无物可写,写作难度自然也就随之降低。
以“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动物园等处去参观游玩,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将这些地方的特色、风景等记录下来为写作增加素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也借此机会准备了很多写作素材,在真正写作之时就不会觉得难,反而会觉得“下笔如有神”。
(二)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锻炼,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作文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有平台去展示自己,去锻炼自己。一方面能够在不同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力,另一方面通过分享,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为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做好基础工作。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可以结合当堂课或者当周语文单元教学侧重点设计写作活动主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写作等方式,选择恰当的主题进行写作。例如“我的心爱之物”延伸写作,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用单元学习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学习、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然后分享到班级平台上,看谁的作文最具创意。或者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在学校公众号或者其他教育公众号平台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班级学生参加,并将优秀作品上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平台模式的构建,教师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作文写作过程中,让作文看起来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风格,真正反映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条件,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人物,才能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符合生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开展写作。这样学生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将其视作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与思考在写作当中更好地展现出来。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喜欢的事物,激发观察的兴趣。学生很少会对万事万物都细致入微地观察,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培养观察兴趣。比如,可以观察自己养的宠物,看看它们有何习性。在观察几天之后,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第三,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设置活动,丰富写作内涵
多数学生在写作时之所以觉得无话可写,是因为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缺少主动自我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易陷入写作的思维僵局。
因此在当前中段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踊跃发言,积累实用的作文素材,写出更加充满童趣的习作。如在学习了《美丽的鹿角》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趣味故事会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用口头描述的方式来讲讲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在一位同学讲完之后,其余同学可以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相应的质疑,或是对内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情节补充。在这种群体内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放松身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叙述描写。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描写活动,为学生提供几个不同的关键词,学生需要在已有的关键词里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具体情景完成场景对话。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主动深入思考,使叙述更加生动流畅,结构更加严谨,逻辑表达更加严密,内涵更加丰富。
(五)鼓励学生参与写作评价
作文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因为教师是从写作角度来评价的,标准比较固定,而如果吸引学生来参与写作评价,则可以有更多的维度、更多的写作标准对习作进行评价。而且让学生参与评价,会使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对作文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论:在近几年的中段作文教学中,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设置更多的趣味活动,激发兴趣,激活童真,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尽情地表达自我,大胆地、合理地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习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敏.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105.
[2]刘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