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其重要性。历史学科是学生认识人类发展进程,感受中华文明价值和意义,并构建思想价值观,拓宽世界视野的重要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重视程度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应试思维的限制作用,由于历史课程在知识呈现方面、考试卷面的体现上,大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体,这在初中阶段尤其明显。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画重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应试重点,并以更多更广的知识涉猎为目标,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自身对核心思维培养的理解不透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有欠缺。无论哪种情况,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过后就再无用处。造成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看法和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干扰和侵害,缺乏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的缺乏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对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的思维、创新性的意识。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历史价值观的不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传统教学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将历史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另一方面,在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过分重视故事性的授课而忽视了目标性的引导。这同样是核心素养教学方法的缺乏问题。教师注重历史故事的授课方式,固然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故事听过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没有提炼历史事件中的正确价值,则难以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营养。并且,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也难以让学生学习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学习研究思维和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向深度教学转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包括了价值观的塑造,更涉及了学生解决问题、深度思考的能力,由此教学需要走向深度,以深刻的情景体验和丰富的历史资源触及学生思维、情感的波动,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深刻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并掌握辩证、客观思考的能力。相比传统教学,以历史学科素养为指导的教学,在内容上需要与学生的成长和环境变化相联系,从开放性视角将理性知识和学生个体的成长进行融合。并且在教学模式上,将问题作为启发,材料作为载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通过生生和师生的深入互动实现体验、感悟和内化知识的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脱离唯成绩论的教学思想,强调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和观念塑造,以及挖掘意义过程中的积极人生体验和能力成长。此外,核心素养下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知识点和方法论层次上,需要着重强调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足够的实践空间,以此让学生全面发展历史素养。
(二)还原历史故事,培养时空观念
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对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时空观念为主,而在课堂上将历史故事进行还原、缩短初中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时空距离,是培养其时空观念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可以尝试走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上将教材故事进行还原展示。然而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不注意还原历史故事的问题,一些教师直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过去的文字,没有将对应事件进行还原展示。此时,由于与历史所处时代存在极大差异,学生难以理解事件背景,自然无法掌握对应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三)围绕学情设计完整历史培养教学体系
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建立系统的认知体系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环节,为此,教师需要从学情出发,结合教材特征设计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首先是教学前准备。脱离以往唯教材的预习模式,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教学思维,制作凝练且生动的微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充分支持。同时,在学习思维和方式上加强指导,让学生主动搜集历史相关材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要素,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为课堂中推理和论证史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以情境问题进行指导,师生交互中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要注意的是,指导中需要将历史事件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下,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发展相联系,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文情怀,让课堂具备感召力和引导力。最后,为了判断学生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程度,教师需要设计测试和评价反馈环节,即要求学生展示个人的能力,并就此结合教师的鼓励指导完善思维体系和知识结构,获得显著发展成效。
(四)组织辩论活动,培养解释素养
在初中阶段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辨析思维和历史实证能力,还应该培养其历史解释素养。也就是说,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情况的关注,积极培养其解释素养。而纵观当前课堂活动,这一内容经常被忽视,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展开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也没有积极组织有助于学生解释素养发展的课堂活动,导致学生的相关素养发展受到限制,也降低了整体教学有效性。
总结: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从兴趣的引导到思维的渗透总结,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优势,适当融入自主理念、将教学进行拓展,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昀.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22(35):100-1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35.033.
[2]达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158-160.
[3]陶诗芳.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方式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