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王亦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亦红,. “双减”政策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摘要: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在设计初中历史作业时要从作业量入手进行优化调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通过历史重现、话说历史、演绎历史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走进历史教材,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创新作业形式、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同时,有利于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基金资助:

引言:“双减”政策要求教育教学的内容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学生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作业量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优化作业结构,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层次性、思维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原则,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现状分析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已经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课程教学目标正在实现由单一提高学生成绩向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方向转变。面对“双减”政策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式,通过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两种形式,并且每种形式都有几种具体表现。这些作业形式共同组成了初中阶段历史作业的主要类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这些作业形式。相反,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十分深入,但是在考试制度与评价标准仍然没有发生明显变革的今天,成绩依然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参考数据。在这一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历史作业表现出了过于追求数量、形式单一、内容封闭、评价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历史作业的有效性,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这种历史作业无法有效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鉴于这一问题,初中历史作业必须从布置与批改两个方面来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有效的历史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新要求的新型学生。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布置策略探析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双减”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的宏观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对这一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成为单元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个的单元目标,最终实现宏观目标。一方面,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既要考虑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性,又要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然后在科学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研读最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双减”政策,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归类编排。

2.丰富单元作业形式

单元作业作为初中历史作业中的常用形式,还可以采用更加细化的形式来完成设计,因此,有必要丰富单元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单元作业的过程中,避免因为作业类型单一而产生消极心理。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阅读类作业。在完成单元教学之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与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一方面,这种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来弥补课堂内时间不足造成的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与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大国崛起》系列,让学生在观看认识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崛起与没落的过程中,达到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其次,教师要设计探究类作业。虽然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并不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探究类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该单元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与运用。

3.复习性作业

系统复习性作业针对的是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情况,相较于及时性复习作业,其更加系统化。设计系统复习性作业,教师首先可以选择专题型题目。专题型题目是针对某种特定的题目展开的系统练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题目的针对性,使之与专题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对这些题目进行灵活调整,并使这些题目能够起到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开放性复习作业即作业内容、解题方式、答案等多个方面的开放性,其彻底打破了传统历史作业中固定答案、固定思路的困局,通过增加历史作业开放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发展能力。

4.生活类作业

历史知识并非只局限于历史教材中,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历史知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也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将历史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价值。比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布置作业,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如《觉醒年代》《长津湖》《长安十二时辰》,然后从中找出一些重要史实或者历史谬误,并谈一谈影片中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事迹或者历史片段;也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阅读一本和历史相关的书籍,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历史的温度》《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并在阅读过程中就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历史校本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完成作业,回归快乐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充分理解《意见》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设计实践类历史作业。比如,在完成了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博物馆或烈士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在完成参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些自己的参观感受。这样通过教师讲解、实际参观及写感受等方式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和现实的碰撞,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论:初中历史学科内容繁多,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历程,需要通过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因此,设计初中历史作业成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重质轻量,既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优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以实现减负减压、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刚.秉持“双减”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思考[J].新课程,2022(34):22-23.

[2]林立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下的作业设计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9):147-150.

[3]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139-14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