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具有系统性,教师须把握教学整体进度,制定符合学生现阶段知识储备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年级,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语文教学,结合学生在年龄限制下所具备的性格特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难易度,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语文这门工具性科目,为未来得到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正处于螺旋式上升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各阶段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进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构筑基础坚实、体系完整的语文知识和思维,帮助学生轻松运用好语文知识。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语文教学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和多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原本生涩枯燥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画面,更易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易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跳出课堂及书本的局限,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思想对实验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提升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了他们本身的性格特质,面对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教师要秉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从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背景、理解能力、知识结构和学业水平等要素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自制力。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凝结学生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能够借助动画、声音、影片等内容展示教学知识,以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为形象生动巧妙的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眼球,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点拨和引导,使得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充分结合信息资源共享
知识信息时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手段在新课改和教育技术的双重作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手段能够以更为立体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教学,更易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互联网为师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教师单向知识输出存在的弊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无限可能。无论是远程课堂、大V名师和知识点拨等在线教育,还是角色互换、情境教育和分组讨论等线下实践活动都极大丰富了学生知识接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习语文的基础是认识字词,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为避免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原本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和形近字生动地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上,加深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而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需求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教育理念,而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与这个理念不谋而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认识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采取差异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拒绝“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小组,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得到较大提升。
如今,我国的网络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契机。教师能够借助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平台,搭建师生之间在线沟通的桥梁,推动课上课下教学相融合,实现“双平台联动式”教学,从而打破时空限制,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接收者,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也能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消除隔阂,从而帮助老师掌握学生整体情况,反刍教学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三)以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授模式单一化,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对于思想活跃的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枯燥而无趣,导致语文学习效果整体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吸取教学新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与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拓展课堂信息的传输路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而灵活地运用图片、文本、视频及动画等形式开展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视觉等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饶有趣味地观看课件,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势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教学为例,笔者提前安排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寻有关“西沙群岛”的素材,使他们对西沙群岛有初步的了解。随后,在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段有关该群岛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其注意,激发对文本的兴趣。接下来,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兴趣去这个神秘的岛上做客游玩,大家都喜欢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详细地了解西沙群岛,并对照资料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这一过程为后续课文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有助于学生主动走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以更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中,增强其探究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打破过去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加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及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的有效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7).
[2]何俊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