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要想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应当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联的储备知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需要向学生提供一个与要学习的新内容相关联并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引导材料,这样学生就可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做好课堂导入这一功课是很重要的。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既有着与其它基础学科相似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认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进行课堂导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导入需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
我们知道在教育学上有“目标导航”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目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学生的特点等等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时,要把握好学生的知识结构、他们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等等,从而增强针对性,顺利展开教学。
(二)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知识
我们知道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融入进去。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可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滴水的例子;在讲授平抛运动时,可结合步枪射击的例子;在讲授碰撞理论时,可引入生活中学生常玩的碰玻璃球游戏的例子。引入这些生动的例子,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蕴含其内的较为抽象的物理原理,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这样就可用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思索蕴含于其内的物理奥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课堂导入可含有一定的趣味性
正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对于一堂物理课的导入来说,能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入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始点,因此,课堂导入进行得好非常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就会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精力集中、这样就可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为了增强趣味性,不妨设置一些悬念,特别是某些看似相互“矛盾”的悬念。比如,在讲授“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时,可先这样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盖着棉被会觉得热呢?而又为什么为了防止冰糕溶化我们却可用棉布把它们裹起来?向学生设置这样看似“矛盾”的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揭开其中奥秘的激情来学习接下来的新知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堂导入应注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要注意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彩斑斓、奥秘无穷的物理世界,现场演示精巧的物理实验,这样就可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当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
二、物理课堂导入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成语典故、名言名句进行导入
成语典故、名言名句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珍宝,常常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课堂导入中引用它们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讲授运动的相对性时,在课堂导入中可引用中国古代“刻舟求剑”的故事;在讲授声波的衍射时,在课堂导入中可引用一句成语“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再比如在讲授声音的传播速度时,在课堂导入中可引用成语“电闪雷鸣”,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鸣,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这样,让学生在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情景下学习新知识,使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学得更扎实。
(二)运用有关物理学家的故事进行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不懈地探寻着大自然的奥秘。在这其中物理学家探索真理的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艰难历程和顽强的毅力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如果在课堂导入中向学生作一简单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探索真理、学习新知识的决心。比如在讲授光的本质的时候,课堂导入时可以引用大科学家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等科学家在这一方面的见解以及他们之间的争论;再比如讲授核物理时,在课堂导入中可引入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以及他们对制造和使用原子弹的态度。引用这些故事就可使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有助于整堂课的教学。
(三)运用物理演示实验进行导入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获取大量感性的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讲授动量守恒时,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下两个小球的碰撞情况,让学生对此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碰撞结果?如果改变初始条件,碰撞结果又会怎样呢?再比如,在讲授静电荷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知识的时候,可先向学生演示一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有什么变化,这样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制造了悬念,启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奥秘,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新的物理知识。
(四)在课堂导入时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体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能把这些现象与理论联系起来,便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与要讲授的新知识相联系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向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和分析,这样就能通过回忆或再现生活体验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授惯性时,可引用交通事故中的车撞人的事例,大家都知道车与人相撞,一般是人被撞飞,而车几乎没被撞动,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再比如,大家在马路上行走时不易滑倒,而在冰上行走时却容易滑到,问一下学生这是为什么,象这样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联的例子有很多,在课堂导入时,引入这些例子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导入
我们知道问题、疑惑、矛盾等等往往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如果在课堂导入时向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疑惑、矛盾,就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讲授电磁波的传播时,在课堂导入中可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手机是如何通话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中的奥秘。
(六)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画或视频进行导入
现在科技发达,一般教室里都配有多媒体器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结合多媒体来进行,因为多媒体播放的声音、视频动画可将复杂、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声情并茂的展现出来,学生就会产生非常直观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光的特性时,在课堂导入时就可用多媒体播放许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
综上所述,物理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其导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导入方法,以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煌,丁咏,隋雁. 物理教学设计的课堂导入 长春:东北师大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