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因材施教。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差异性教学,区别对别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立足高中物理实践教学,对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一、高中物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了解学生学习特点
想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就其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学习特点和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估,对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定位,清楚的了解学生学习的优势所在,知识技能欠缺等,从而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对不同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做好教学区分对待
对于学差生和学困生,我们尤其要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不能完全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判定他们不爱学习,甚至是学习思想有问题。造成一个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本身的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科学、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分析,依据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设置一些新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就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在这一时期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心理特征上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不同的人才。
(三)拔尖补差保质量
通过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被挖掘,成为尖子生。对于这些尖子生,我们教师应当在他们身上寄予更高的期待,不仅要督促他们完成课堂所学的内容,更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拓展。在课后,教师对这些尖子生进行检查或辅导,保证每一个尖子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还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生,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大,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补差。教师也要在课后,对这些学习困难生进行耐心辅导,保证基础知识过关,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把求知视为一种乐趣,避免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对策
(一)了解学生,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接受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对物理接受程度比较弱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促进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们分别对三类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例如在教学《离心力运动》这一知识点时,若让学生对离心力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拓展,教师就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离心力现象,例如洗衣机的脱水桶、棉花糖的制作等,都涉及到离心力的运动。由此出发,我们对于基础知识牢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拓展性的思考问题:当“魔盘”转动很慢时,转盘中的人位置不变,此时是什么提供向心力?而当转盘的速度加快时,转盘上的人总会向边缘滑动,越靠近边缘的人,滑动的趋势越大,这又是为什么?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求知欲,为他们的物理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中等学生的成绩一直处在中游,可见他们的理解能力并不差,而是思想不集中。我们就举例汽车在拐弯时要限速,其实就是为了防止离心运动。面对物理积累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们也不要放弃,应当适当鼓励,教授他们比较基础的知识,比如:离心现象的定义、条件、本质等。发掘他们的优点,加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二)注重方式的多样性
在课堂初始,我们要注重导入新课,首先就要回顾旧知识,其次就是明确新目标。在复习就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的知识点。当然,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尖子生、中等学生以及学差生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难度。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个点来引出我们新的问题:磁是否能生电?磁是怎样升电的?简单的几句话就将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之中。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奥特斯在实验中的小发现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无论是开门见山式亦或者是抛砖引玉式的开头,都可以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课程中来。同样我们也可以为下一个课时留下伏笔:电如何才能生磁,刺激学生们的好胜心、求知欲。对于一些物理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也强的学生来讲就可以通过提前自学的方式来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主动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
(三)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之中要注重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互帮互助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比例合理,让每一个小组尽量势均力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尖子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学差生,学生们在交流之中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思维,尖子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差等生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查漏补缺,有时甚至比教师亲自教学的效果还要好。例如,在高中物理《零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之中,我们就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小组同学根据图像,来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而推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既考验学生的阅读图像的能力,又考验小组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完成最终的任务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各自发挥所长。通过小组学习、小组演示,展现组员们共同的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静心沉浸在物理教学的氛围之中,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有一定的难度,两极分化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因材施教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的策略,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而言,要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拔尖补差保质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郑雪.高中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实行策略初探[J].中外交流,2021,28(4):262-263.
[2]陈铭.基于因材施教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