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发布后,"核心素养"在教育界成为一个"热词",意味着目前各类学科的教育教学已逐步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以素养为中心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已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科思维导图是常用的一种思维可视化方法,它以图解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复杂的知识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结构与整体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学科思维导图的内涵和特点
(一)学科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主要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一定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表现形式,在融入逻辑思维的同时,根据各学科的思维规律、知识特点,构建知识结构的高效学习工具。学科思维导图以分层结构为主,采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将学科知识进行解构、建构、重构,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直观、立体的学科知识体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工具。
(二)学科思维导图的特点
首先,结构性是学科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相较于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更强调概念和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科学的学科思维导图能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明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能使学生准确捕捉学科的本质及内在规律,从而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高中历史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学科思维导图来梳理历史知识,学生能从整体性、结构化的角度认识历史知识,从而深入把握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学科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的特点。学科思维导图继承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主要以图文匹配的形式传递重点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学科思维导图工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认识历史知识,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最后,学科思维导图具有主题性的特点。绘制学科思维导图,通常都要有一根"主线"将所有知识串联起来,这根主线就是历史知识的中心主题。在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历史知识中心主题展开,在此基础上,逐层、逐步向外拓展和延伸,从而形成以中心主题为主,以子主题和自由主题为辅的历史知识结构图。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直观化、高效性的学习工具,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在预习阶段,设计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具有简洁性、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能以最简洁的方式展现整个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大致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设计简单的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体认识历史知识。
例如,“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是一节主题探究式学习课。在预习阶段,笔者引导学生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主题入手,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自主设计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从而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学生主要确定了三种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一是按照时间轴梳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过程;二是梳理出与主题直接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三是紧扣主题,将历史、地理和政治相关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这些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设计方案各有特色,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学生思维过程的集中展现。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实学科思维导图
在预习阶段,学生已经建立了简单的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那么教师就要以学生已经确立的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度剖析历史知识,不断完善、充实学科思维导图。仍以"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为例,在学生绘制的框架式学科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笔者指出了三个延伸学习的方向:一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深度剖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二是以某个朝代为中心,厘清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是将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建立中外关联的学科思维导图。此类由中心主题向外发散的学科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通史体系、明确叙述视角,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课后,高效复习知识
学科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提高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的效率。因此,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由此将学生的思维延伸至开放的历史时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后,笔者由学科思维导图入手,引导学生将本课的学习拓展到"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征"。学生通过整理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能深刻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对史料信息的解读、提取、整理能力,进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向是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质量与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科思维导图的重要价值,将学科思维导图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也桐.巧用历史人物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以曾国藩为例[J].林区教学,2021(12):67-70.
[2]丁红,王晓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2):51-52.DOI:10.16586/j.
[3]马红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23):217-218.
[4]唐金彬.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主旨的提炼[J].教学与管理,2021(3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