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在采用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时候,首先应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比较喜欢那些具有吸引力的应用题,对于枯燥乏味的应用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厌恶。因此,教师在选题方面应该进行充分考虑,尽量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不是看重学生的解题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渗透对于技巧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这样才可以让看起来十分困难的数学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为今后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相当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题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会将他们自己认为最简单、容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直接教给学生,当学生的试卷上用自己思路得到正确答案也会得到老师的否定,导致学生思路的单一,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更多的是将应用题的关键信息指出,给学生理清其中的关系,然后讲解步骤。最多也就是简单地举一下生活中常有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一样,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讨厌数学,反而他们很有兴趣去学习数学,但是由于教师或者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他们厌烦数学应用题,厌烦数学这门学科。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题缺少实践性思考
现在很多小学的应用题在选题方面,都选择那些比较抽象的应用题,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比较少的。而学生在面对这种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厌恶的心理状态,因此当教师在选择应用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将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其不断地变得生活化。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只是让学生不断增加做题的量,对于教学过程采取了轻视的态度,只看重学生的做题结果。这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就会习惯用惯用套路,而缺少新意,思维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影响其今后的深入学习。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其最为实际的问题就在于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善于用多种角度去理解应用题。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改革教学方式,只是保持比较守旧的观念,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变成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办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很好的提升,也无法提高其解题技巧,导致学生越学态度越差,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使思维无法得到发散,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目前大多数的数学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其难度是比较高的。不仅如此,很多应用题在表达方面都有着较为抽象的特点,许多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从而也没有办法进行更好的解题。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只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方法来为学生们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散思维特点,创造出更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比较真实的生活情景,领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除了通过教学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之外,在选择题目方面也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
(二)正确引导学生思考
应用题中会存在一些知识点,只要学生将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提炼出来就会得到答案。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可以规定每个应用题学生必须朗读三遍再答题,通过朗读可以获得题目的重点信息。
例如,“县城里的一家家用电器店,每天出售20台格力空调,每台空调的价格为3200元,那么这家电器店一天的营业额是多少?”这道题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求的是什么,关键的信息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提炼出关键信息:空调数量、空调价格。然后就是整理关系式:数量×价格=总价。通过老师的提点,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写出答案:20×3200=64000(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在做应用题时先提炼关键信息,再列数量关系式的好习惯,继而对应用题的作答也会越来越轻松。
(三)情境设定,提高解题速度
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不能够自主地去理解数学应用题中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情境设定,让学生处于应用环境中去解决问题。
例如,“学校要采购一批教学设备,需要10个多媒体教学设备,20个扩音器,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20000元,一个扩音器50元,请问学校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中,学生可以代表学校的购货员,教师充当卖家,在一来一去的沟通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列出10×20000+20×50的关系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快速理清楚数量关系式,而且提高了做题的效率。
(四)注重与时俱进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当中,很大一部分的题型都来自日常生活,而同时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这是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特殊体现。所以,当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还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题目当中所包含的生活概念。这是因为在未来数学应用题的发展过程当中,其题目的设计对于生活和时代会更加贴近。因此教师在教导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而这种与时俱进代表着在题目设计当中,应用题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体现了对于知识点的整体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如此,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贴近日常生活,从而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地体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
(五)丰富题目类型
为了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当中虽然运用的是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具备不同的解题能力,并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增加题目的类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解题思路,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在做一些计算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深入提问,比如将乘法问题转化为除法问题,通过对于应用题的变通将问题变得多样化,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路不断深入,从而加强对于算法的深度练习。这样当学生日后面对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不会被题目当中庞大的数据所迷惑,解题思路可以更加的清晰。
四、结论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因此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开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
[2]宗立嗣.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3]张玖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