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之我见
邢丽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邢丽芹,. 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之我见[J]. 当代中医药,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摘要:
中药材标本是一定意义上的规范和标准,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必须加强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当前,受资金、场地、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依靠已有权威文献资料,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资金投入,稳定工作者队伍,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保养维护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省档案馆科技项目《中药材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11

与一般的档案多为纸质资料不同,中药材标本是实物形式的档案资料。搞好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对以中药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和销售活动意义重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人员的重视。

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可以归为中药材的动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已经相当繁多。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被发掘出来,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力量。只是由此也导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把所有已经发掘和记载的中药材全部制作成标本的话,将会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再考虑到围绕确保药效进行的有关操作,以及代用品、地方习用品、伪品、劣质品的对照等,其工作量之大更是难以想象。所以,中药材标本档案建设绝不能脱离本单位的实际,要充分考虑本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力量配备、资金保障程度、场馆条件等,还要运用集体的智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比如,我院是一所从事中医、针灸、中药的基础研究、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医临床应用研究及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其职责任务决定了中药材标本室的建设以药用植物、动物、矿物标本为基本内容,突出道地药材和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

但不管什么性质的单位,中药材标本档案室的建设,通常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用力:研究确定中药材种类目录、采集或选购原材料、加工处理、标本制作、分类存放、日常维护。

1 目录制定

如上所述,中药材种类繁多,将所有已知的中药材都搜集齐全,建立标本档案,不但开支巨大,而且工作量也极大,这对绝大多数单位来讲,不但难以负担和承受,也难以完成。其实,不分情况,盲目求全求大,既不可行,也无必要。因此,根据自身承担的职责任务,研究确定部分中药材进入目录,加以重点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当今比较通行的做法。

2 采集或选购原材料

采集或选购最基本的要求是原材料本身要具有典型性状特征(或主要形态特征)。对相当一部分植物形态的原材料而言,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产地。不同的产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会使同一种原材料所含有效成分有很大不同。如宁夏的枸杞,四川、浙江的贝母等。二是采摘时间和年限。不同时间采摘的原材料,所含有效成分不同,最典型的是“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是位置。要根据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应采根的采集根,应采茎的采集茎,应采叶的采集叶,应采皮的采集皮,应采花的采集花,应采果实种子的采集果实种子等。甚至,更进一步,应采前部的采集前部,应采后部的采集后部,应采中部的采集中部。四是栽培方法。这些因素,在采集和选购时要加以充分考虑。

原材料的采集,就是到药材资源较为丰富的野外现场采挖。采集涉及面广,需要开展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但这是中医药教学科研单位经常采用的一种原材料获得方式。比如,我院中药材标本室的大量中药材就来自昆嵛山、蒙山、沂山等地区。对于植物类原材料来讲,采集的具体要求是,草本一般采集全株,高大草本、木本常取花果叶片完整的枝条。若是珍稀频危物种,应尽量不采或少采。

原材料的选购,即是到药材生产地、集散地采买。这是一种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花费较低的方式。

3 标本制作

3.1 容器封装

容器封装是保存中药材标本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适当容器对中药材标本进行密闭封装,一方面方便储藏与养护,使中药材的色泽、性状能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形态;另一方面方便展示,有利于标本使用者进行观察和对比。

目前,盛装容器大多采用标本玻璃瓶。标本瓶有多种规格,可根据中药材的外形、大小等选用。有些中药材需要避光,可以采用有避光效果的标本瓶,比如棕色玻璃瓶。

通常,标本瓶要经过洗涤和干燥消毒才可使用,在放入药材以后进行蜡封。也可不加干燥剂和抗氧剂,将药材装进标本瓶后直接加盖,在设置温度为40~70℃的烘箱里间断烘烤1~2天,取出放凉后,用蜡密封瓶口。完成上述操作后,在标本瓶上贴上标签,标签上填写中药材的编号、品名、产地、药用部位、性味、功效、日期等。其中,品名要用《中国药典》中确定的规范名称。

盛装原材料可以采用直接盛装的方式,也可采用浸液盛装的方式。直接盛装是将加工处理后的原材料直接装入标本玻璃瓶。一个中药材品种要装入一个标本瓶,装入量以达到瓶身的三分之二为宜。装瓶前先放入干燥剂和抗氧剂,用量为药材量的1%~2%,方法是直接将其放于瓶底。浸液盛装是将加工处理后的原材料浸泡在标本瓶的药液中。这样盛装的标本,就是浸液标本或浸制标本。动物中药材多采用这种盛装方式,目的是防止药材霉变。其中的药液,以福尔马林居多。

3.2 蜡叶制作

蜡叶制作,是将经过初步整形后带有花、果实的植物的一段带叶枝,或带花或果的整株植物体,经过在标本夹中压平、干燥后,装贴在台纸上。所以,这样制作的标本又称为蜡叶标本或压制标本。与标本瓶相同的是,在台纸上也需要张贴标签,注明该植物的类别、名称、采集地、采集日期、采集者等。

4 分类存放

4.1 分类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分门别类摆放。

中药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按药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本草纲目》就把药物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植物类又细分为全草、叶、花、根茎、果实籽仁、藤木、树皮、菌藻、树脂等小类;动物类又细分为动物的干燥整体、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动物体的一部分、动物的生理产物、动物的病理产物、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等小类。这种分类法是比较常见的分类法,好处是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药材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中药材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4.2 入柜

确定分类方法后,即可将瓶装标本和蜡叶标本分类存放在标本柜中。标本柜要求结构密封、防潮,大小式样可根据需要确定。当然,为了便于鉴别真伪、区分优劣,在建设正品标本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建设伪品、混淆品标本,方便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标本柜必须放在干燥通风的标本室内,标本柜和标本室应事先打扫干净,并用杀虫剂消毒;标本放入标本柜前还要分类登记在登记本上。

5 日常维护

中药材标本档案的日常维护包括中药材标本的保养和环境控制,目的是防止中药材标本虫蛀、霉变、泛油、变色、融化、潮解、风化等。

标本保养,主要是勤检查,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补救。环境控制主要是低温、避光、通风等。其中,环境温度是重要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改变有着关键影响。这是因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在常温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比如15~20℃),但随着温度升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会发生相应地变化。主要表现是,有些中药材由于虫卵发育导致出现虫蛀现象,有些中药材由于微生物加快繁殖发生霉变、腐败,有些中药材由于所含油质外溢导致表面呈现油样物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泛油”,有些中药材则由于芳香物质挥发导致药效下降等等。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另外,环境湿度也是影响中药材质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中药材性质稳定的空气相对湿度是60%~70%,超过70%,中药材标本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霉菌滋生;低于60%,中药材标本的水分会逐渐减少,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一些动植物中药材干裂发脆甚至干枯,使一些矿物中药材风化等。但这是在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若中药材是密闭封装在玻璃瓶中的,则基本不存在这类问题。现在,温湿度的控制,可以通过空调、除湿机来完成。至于避光,主要是防止日光中的紫外线破坏某些药材的色素、叶绿素,使其变色。可以通过安装深浅两色窗帘来加以解决。

中药材标本的日常维护关乎标本档案建设的成败,因此,一定要挑选责任心强,熟悉药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

参考文献

[1]宁小清.中药材标本的储藏与养护[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152;

[2]汪雁玲、杜林江.医院中药材标本室的建立与使用[J].时珍国药研究.1997,8(3):2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