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优势分析
​刘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涛,. VR技术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优势分析[J]. 历史研究进展,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0.
摘要:
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趋势,各个学科争相构建“互联网+”模式。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更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VR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效果优势,包括更好完成知识建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这些效果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有效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VR技术历史课教学作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110
基金资助:

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趋势,各个学科争相构建“互联网+”模式。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更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等主要特点,其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更好完成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这一理论框架下,VR技术为历史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沉浸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历史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探索和互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事件。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VR技术还可以通过真实感极强的历史场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建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观察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原因,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此外,通过VR技术,学生还可以在虚拟的社区环境中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历史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历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突破时间空间界限

历史事件的时空跨度和复杂性给历史课教学带来了挑战。然而,VR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VR技术,能够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的现实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书本上的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则可以通过VR设备与历史人物对话、参与历史事件。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学生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一方面,VR技术可以模拟历史场景,如城市、战争、会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此外,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这种体验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VR技术可以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意义。例如,模拟古代的市场、商店、手工艺作坊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模拟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场景,让学生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这一过程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场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促进其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三、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赖于讲解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和听讲获取知识,而VR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其通过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变为沉浸性、交互性和真实性的体验,赋予了历史课教学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接受度。一是逼真的场景创设。“VR+历史”颠覆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一言堂”的现状,通过近似真实的体验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脑、动嘴、动手能力,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用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二是实时的讨论互动。VR技术可以提供一个虚拟的小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互动与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历史问题,教师也可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进行观点阐释引导,增强教学实效性。三是高度的心理契合。当代学生自小就与互联网紧密接触,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利用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效果显著。VR技术以创新思维和全新视角,将难以“看见”的理论转化为清晰“看见”的场景,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契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赋予了思政课堂新的活力,让思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明显、高校之间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等现象客观存在。而基于VR技术下的远程教育,有效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一方面,“VR课堂”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学生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VR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偏远地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VR课堂”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而不受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限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