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物理课程知识点由于具有抽象性,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高,极容易出现无法掌握课程知识点的情况,学生普遍存在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点缺乏兴趣的情况,导致物理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及质量不高。为了能够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教师需要将“启发式”教学纳入到教学中来,以此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予以转换,促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学习欲望得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本文重点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便能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依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确保自主学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固定认知为基础,并结合课堂中的重难点教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形式及难度适宜的教学问题,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中来[1]。教师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以此来达到从表象看问题实质的目的。例如,在《安全用电》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经过此项课程的学习,能够明确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触电方式及安全用电原则,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方式,有助于确保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安全用电,完成对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促使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得以明显增强,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高。为了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教师应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课堂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欧姆定律进行复习,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触电事故,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并且还会给个人及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新课讲解期间,教师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包括触电、安全电压、触电方式、触电后急救原则、触电后的急救措施、安全用电原则、发生电气火灾时等知识点。通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激发,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教学知识点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二、引入物理实际例题,提升启发式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模式本身属于一项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会充分运用有特征及有效果的教学题材来完成对学生关注点予以吸引,完成了对学生物理思想的启发,确保能够将物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会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由教师肩负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会引导师生参与到共同合作学习中来,以此来完成对知识形成过程予以不断地探索[3]。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期间的学习导向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以此来完成对学生物理创造性的启发,确保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学内容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为主,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思考中来。例如,在《摩擦力》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小游戏教学方法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以此来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上课之前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乒乓球及筷子,为学生分发上述工具,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筷子夹出乒乓球,并对比夹出的数量。学生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没有将乒乓球夹出来。有一些学生由于没能将乒乓球夹出来,从而丧失了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并认为这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上述问题,将摩擦力相关内容引入进去,进而完成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将灵活性的实验题纳入课程教学中来,并为学生提供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显著[4]。
三、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启发式教学质量
“启发式”教学作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项主要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期间应与实验活动配合以便能够将最大成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中,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使用小车以此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及探究中来,进而可对学生的感官神经予以刺激,完成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随着小车上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质量及惯性也会随之而增大,进而会减慢小车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提升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及质量。此外,物理课程本身也是一项与生活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科目,课程知识点当中包含有很多的生活常识及生活规律。例如,在对液体数据进行读取时一般会采用量筒的方式来进行,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学生会了解到在直视、仰视及俯视状态之下所读取出来的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完成对这一结论真实性的验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动手实验操作中来。如,教师为学生分配的任务为要求其中一个学生使用手拿着量筒,其他几个学生分别采用直视、仰视及俯视的方式对量筒进行读数,并对比读取的数值。因此可知,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必要性,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激发,完成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5]。
结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意识到该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物理实际例题,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启发式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良好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基础知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波.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2021(21):167.
[2]陈单飞.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4):30-32.
[3]李双燕.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魅力中国,2021(15):181.
[4]张美花.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文渊(中学版),2020(6):410-411.
[5]陈玉春.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妙用 [J]. 名师在线,2021(20):69-70.